毕淑敏读后感怎么写?( 九 )


曾经在美国有个小男孩天生有一只大鼻子,他便成为全校同学的笑柄 。因此他成天闷闷不乐,不愿与同学相处 。后来,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他的忧郁,并成功地开导了他 。恰好学校的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符合小男孩,他就去参加并获得成功 。再后来,他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他就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斯格特 。
是的,当我们遇到些苦恼和自身缺陷时,我们不要因为它们而影响,要振作像一棵小草那样的昂首挺胸 。
在一些马路边,我时常会看见一些乞讨的人,他们打着“关心他人,行善做事”的旗帜去乞讨,期盼乐善好施的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扔几块零钱放在他面前 。我很想不通,为什么为了钱就要低眉顺眼 。
听过这句话:“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的站着上帝面前 。”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家庭、身份、地位、背景比不上他人而自悲不堪,要知道连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不会向大树顶礼膜拜,不会看低自己,更何况我们呢?

毕淑敏读后感怎么写?


看完最后一篇散文,合上书——意犹未尽 。
这本散文集里面共有70篇散文,在书中,作者有谈到了生活中的诸多方面 。小到个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等,大到人生选择,文学,科学,哲学,生与死....,这本散文集给我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启发,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沉溺在作者缜密的思考和深刻而又细腻的文字中,与其说这本书是让我得到更多的启发,倒不如说带给我更多的是内心的从容与坚定 。
毕淑敏女士在多篇文章中谈到“死亡”这个话题,谈到“死亡”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或者说,你的第一感觉如何?是挣扎,恐惧,敬畏,迷惘,痛苦,逃避,遥远,还是像忽然有一根鱼刺卡在喉咙里,不痛不痒但不舒服又难以言说 。
嗯,那不妨今天借题发挥一下,来简单的探讨一下死亡 。
说实话,这是个确实是个沉重的话题,作为年轻一辈,在长辈面前,我们大多对于“死亡”这个话题避口不谈,不约而同的有意避之 。在长辈们看来,这个话题十分忌讳,甚至不吉利,作为年轻人,就应该像八九点钟的太阳,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把握美好青春,而思考死亡,貌似有点操之过急之嫌 。
可是,我们心里都清楚——说到底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归宿就是死亡 。人生本来就是一条向着死亡的单行道 。每个人都无法阻挡死亡的前进,又何必忌讳它呢?
我也曾在万物俱静的深夜里闭目凝思,假设下一秒死亡就要来临,我将如何面对?
冥冥之中潜意识里似乎有个声音一直在回响:“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死而有憾 。”世上每个人最终都会面临死亡,避不开,逃不掉,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我默许的死亡是完成了所有(至少一部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注意我说的想做的事不是指别人对你的期许),然后带着平静与从容,安详的离开这个纷繁的世界,明白死亡只是从一个有趣的地方去到另一个有趣的地方,走呀走,走呀走,最终走出时间 。赤手空拳的来,也赤手空拳的走,其实也是一件很自然而又高尚的事情 。就像博尔赫斯在《另一种死亡》中所说的“死亡,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可是安然的死去好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做好了应对死亡的准备,但还是有许许多多的意料之外,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残酷又让人无可奈何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