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移位寄存器|8位移位寄存器原理图( 六 )


图8 时钟产生电路
XTAL1和XTAL2:这两个端子是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线 , 用来外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 。在石英晶体的两个管脚加交变电场时 , 它将会产生一定频率的机械变形 , 而这种机械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 , 上述物理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一般情况下 , 无论是机械振动的振幅 , 还是交变电场的振幅都非常小 。但是 , 当交变电场的频率为某一特定值时 , 振幅骤然增大 , 产生共振 , 称之为压电振荡[21] 。这一特定频率就是石英晶体的固有频率 , 也称谐振频率 。即用来连接AT89C51片内OSC的定时反馈回路 , 如上图所示 。石英晶振起振后要能在XTAL2线上输出一个3V左右的正弦波 , 以便使MCS-51片内的OSC电路按石英晶振相同频率自激振荡 。通常 , OSC的输出时钟频率fOSC为0.5MHz-16MHz , 典型值为12MHz或者11.0592MHz 。电容C1和C2可以帮助起振 , 典型值为30pF , 调节它们可以达到微调fOSC的目的 。
3.4.4 单片机外接复位电路 单片机在开机时都需要复位 , 以便中央处理器CPU以及其他功能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 , 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 。单片机的复位后是靠外部电路实现的 , 在时钟电路工作后 , 只要在单片机的RST引脚上出现24个时钟振荡脉冲(2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 , 单片机便可实现初始化状态复位 。MCS-51单片机的RST引脚是复位信号的输入端 。例如:若MCS-51单片机时钟频率为12MHz , 则复位脉冲宽度至少应该为2s[10]下图为单片机复位电路[22] 。
8位移位寄存器|8位移位寄存器原理图
图9 AT89C51单片机复位电路
3.5 稳压电源的设计
3.5.1 稳压电源的组成 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四部分组成 , 原理框图如图16所示 , 电网供给的交流电压Ui1为220V、50Hz , 经电源变压器降压后 , 得到符合电路需要的交流电压Ui2 , 然后由整流电路变换方向不变 , 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脉动直流电压Ui3;再用滤波器滤去其交流分量 , 就可得到比较平直的直流电压Uo , 为了能得到稳定的输出直流电压 , 本设计还使用稳压电路 , 以保证输出电压更加稳定[15] 。
8位移位寄存器|8位移位寄存器原理图


图10 直流稳压电源原理框图
3.5.2 三端固定集成稳压器简介 三端固定集成稳压器包含7800和7900两大系列 , 7800系列是三端固定正输出稳压器 , 7900系列是三端固定负输出稳压器 。它们的最大特点是稳压性能良好 , 外围元件简单 , 安装调试方便 , 价格低廉 , 现已成为集成稳压器的主流产品 。7800系列属于正压输出 , 即输出端对公共端的电压为正 。UI为输入端 , UO为输出端 , GND是公共端(地) 。三者的电位分布如下:UI>UO>UGND(0V) 。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为2V , 为可靠起见 , 一般应选4~6V 。最高输入电压为35V 。
7900系列属于负电压输出 , 输出端对公共端呈负电压 。7900与7800的外形相同 , 但管脚排列顺序不同 , 2为输出端 , 3位输入端 。7900的电位分布为:UGND(0V)>-UO>-UI 。对三端固定输出集成稳压器 , 其输入电压的选取原则:
UImax>UI>U0+( UI—U0) Imin
U0=5~18V时, UImax=35V
U0=20~24V时, UImax=40V
只要把正输入电压加到CW7800的输入端,CW7800的公共端接地,其输出端便能输出芯片标称正电压值U0 。实际应用电路中 , 芯片输入端、输出端除分别接大容量滤波电容外 , 通常在芯片引出脚跟部接小电容(0.01 u~10uF)Ci及Co到地 。Ci用于抑制芯片自激振荡 。当输入线较长时 , 抵消其电感效应以防止产生自激振荡 。Co用于变窄芯片的高频宽带 , 减小高频噪声 。Ci与Co的具体取值随芯片输出电压高低及应用电路的方式不同而不同 。一般来说使用集成稳压器都需防止芯片自激及减小高频噪声 。图11为CW7800的接线图[23] 。
8位移位寄存器|8位移位寄存器原理图
图11 CW7800接线图
CW7900的输入端加上负输入电压Ui , 芯片的公共端接地 , 在输出端得到标称的负电压Uo 。电容Ci用来抑制输入电压Ui中的纹波和防止芯片自激振荡 , Co用来抑制输出噪声 。接线图与7800相同 。CW7805、CW7809、CW7815、CW7812、CW7912、CW7915集成稳压器的主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