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考题( 二 )


答题示例:
春怨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考题】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