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诗词大全( 五 )


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
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 。
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 。
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 。
那么,由此可看出毛泽东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 。
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 。
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 。
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 。
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 。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
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
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 。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
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
“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
关于长征的诗歌 关于长征的诗歌有很多,但最脍炙人口的两首是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和《忆秦娥·娄山关》1.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2. 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毛泽东的诗词或有关长征的作品快!!!!!!!!!!!!! 沁园春 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采桑子 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菩萨蛮 大柏地一九三三年春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七律 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沁园春 雪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妖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卜算子 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忆是县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