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临江仙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⑴①“红妆翠盖”照应“荷叶荷花”;“木兰舟”下引风流人物 。②佳景与风流人物浑然入画,美不胜收 。③以乐景映衬作者与友人相聚畅游的欢乐之情,以突出二人的深厚友情 。
(以上三点,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3分 。①答出前应后呼即可,②答出画面感强即可,③答出“表现欢乐之情”或者“突出深厚友情”其一即可,“乐景衬乐情”不作评分依据 。此外答案,酌情给分 。)
望采纳
九年级下的(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全部内容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 。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到可以看得清最细微的事物,每次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
夏夜里,群蚊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暗暗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真就像和鹤一样;一直抬着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鹤一样在云端鸣叫,我因此高兴得拍手叫好 。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看,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蚁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的部分当成山丘,低陷的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仔细观察,兴趣正浓时,忽然有个极大的东西,推倒山、压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吃掉了 。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得大叫了一声 。
等到心神安定,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便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
然数年恒不一见 。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 。
未几,高垣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 。
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
有一天,孙公子禹年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讶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寺院呀 。
过了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檐高高翘起,这才知道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 。
其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量可以用亿万来计数 。
忽然刮起了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高耸仿佛与天相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打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里是楼外的天空 。
一层一层地用手指指着数上去,已经不能计算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