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王健林的亿元赌局揭秘_马云王健林的亿元赌局( 二 )



万达入局电商之时阿里、京东两大巨头早已身经百战,美团、大众点评等O2O领域的竞争对手势头强劲,飞凡很难在它们中间分得一杯羹,继而转向“实体+互联网”模式,同时向B端和C端用户提供服务,业内人士称“相当于接通了一个面向商家和品牌的互联网招商平台,有些可有可无” 。

飞凡并不是一个真正蕴含电商基因的互联网平台,万达的军事化管理模式也与互联网思维格格不入,高管走马灯式地来了又走,管理层动荡不安,一个方向走了没多远就会因为换帅等原因生生止步,万达电商像是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

第一任CEO龚义涛曾表示对“万达模式”的不适应,“在万达,通常先是用PPT模式向领导请示汇报,所有事情都需要领导批准才能做,我们互联网企业出身的人没有这个习惯,我们的思维是发散型——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

王健林对他也有颇多不满,龚义涛逐渐被边缘化后万达集团CIO朱战备暂时代管 。在朱战备时期,主做万达广场的信息化,但没有被很好地执行 。接着进入董策时期,电商的覆盖范围从万达广场扩展至整个万达集团,飞凡囊括了万达所有线下商业场景 。

促成“腾百万”结盟的董策不到一年即离职,他给出的说法是前往澳洲照顾家人,但有消息称,集团高层考核智能广场布局进展时,发现现场体验很差,王健林深感失望,董策闪电离职 。另有万达内部人士评价董策,PPT做得美仑美奂,但实际的系统开发和业务进展十分缓慢 。

他的继任者李进岭希望以智慧停车场景为入口,打造旗舰广场 。为此,飞凡于2016年8月耗资15.5亿元投资智慧停车平台ETCP,但这个计划也没有推进下去,李进岭权限越来越小,“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热情被消耗殆尽 。

背后真正掌权的是王健林麾下老臣曲德君 。2015年,万达成立金融集团,第二年成立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由曲德君挂帅 。

他对飞凡的定义是,“飞凡电商原来是金融集团下属的一个公司,现在是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的一个板块,万达从来没说过要做电商”,有内部人士称,他曾在中高管会上用PPT讲过飞凡的目标和打法,但他的下属们都觉得太虚,无法落地执行,普遍没有方向感,不知为何而战 。

王健林承认失败

重用曲德君,王健林承认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给曲德君太多钱,他后悔,“如果当初少给点钱,定个投资上限就好了” 。

也是在2018年万达年会上,王健林承认了飞凡的失败,“过去总想着做规模,如果从一开始就只为万达广场、旅游度假区研发,可能早就整出名堂了” 。

做规模,是王健林要求的,他提出,2017年要新签约合作大型购物中心2000个,中小商家15万个,中小城市70个 。做平台级电商的方向一经提出,不到3个月,飞凡就与470大型商业中心签约,而万达广场在全国总共只有130多家 。

2016年万达工作报告称,飞凡有1.5亿活跃用户数,飞凡通会员达到8284万 。优秀的数据给了王健林底气,他将2017年视作飞凡发展的关键之年,预计可达到收支平衡,2018年即可实现盈利,2020年利润超百亿并实现上市 。

实际上,数据“注水”严重 。彭博社曾报道,截至2015年12月,飞凡的用户数为513万,2016年2月下降至82.4万 。据易观千帆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3、4、5月飞凡月活用户数量分别为197.2万、113.3万、114万,这一数据甚至在知情人士眼中也被高估了,更接近真实的数据是:日活PV(即页面浏览量)30万 。更有飞凡招商团队为“刷单”游说购物中心采用先入驻后退出的方式 。

2017年发生的另一件大事是,飞凡融资失败 。据界面新闻报道,很多投资人、投资机构对飞凡及整个万达网科进行评估,其结果是“完全不知道飞凡在做什么” 。

王健林痛定思痛,决定研发新版飞凡APP 。主导融资和新APP研发的是飞凡的第四任掌舵者——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负责人刘允,他于2016年9月加入万达网科,担任副总裁以及COO,推动与IBM的合作,但以失败告终 。新版APP上线也没有激起半点水花,用户数量未见增长 。

调整方向、换帅、创新,王健林执着地想尽一切办法拯救万达电商,但他已无计可施 。2018年后,飞凡几乎消失于大众视线和媒体报道中,随着万达再度与腾讯联合注资的新公司丙晟科技的成立,飞凡将旗下核心技术和大部分员工并入其中,彻底沦为空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