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夺冠的是谁?( 二 )


第五点,《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活动,也是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契机 。
扩展资料: 从《百家讲坛》到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被誉为“综艺清流”,而猎奇热潮一阵阵随风而逝,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学习和书写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
在B站看“诗词大会”节目视频的网友,也有人被吐槽“文盲” 。
刘百生老师说,生活中“没文化”的例子不时跳出来刺眼 。
艾青去世时,两家报纸都在标题里将“大堰河”当成了一条河;而前几年,春天,某地的梨花开了,报纸用的标题是“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此梨花却非彼梨花 。
现象级综艺背后的社会成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文字的膜拜心理,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 。
这也可以理解为何现在的父母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诗,可惜最终难以塑造其“诗和远方”,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 。
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变古诗词整体教育氛围——未来能减少孩子“苦恼”背书,而是因为懂得才热爱,因为理解才淡然,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 。
参考资料:《中国诗词大会》-百度百科...
选择一个时间提前准备好和家人就像一次诗词大会 。
把诗词大会的过程...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作文前几日,在家人的推荐下,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这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量的比拼及名家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古人的智慧,从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对当下的生活进行点缀,更是央视响应中央关于复兴重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作文 。
首先,地位高 。
《中国诗词大会》是在新春佳节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如此高调推出这一节目,充分体现了央视对我国诗词文化的高度重视 。
节目由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担任主持,著名学者担任点评嘉宾 。
央视此举,对弘扬传统文化、普及诗词知识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次舞台尝试 。
其次,形式新 。
《中国诗词大会》在为数不多的诗词类电视节目中匠心独运,参赛选手下至7岁小女孩,上到花甲老翁,涵盖了大学生、中学生、教师、外国人等各类人群,共同点就是都是诗词达人,都喜欢中国传统古诗词 。
再次,手段妙 。
《中国诗词大会》做到了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象展示 。
它一方面运用声、光、电、舞等现代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给予它们鲜活的时代意义 。
最后,选手强 。
参赛选手身份不尽相同,但依然是卧虎藏龙,人才辈出 。
不唯上,不惟名,不惟强,只要您有才,都可以在观众面前一展风采 。
我们这些电视机前碌碌无为的老观众观看了几期如坐针毡,汗颜自愧 。
还有最让人叹服的,要数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十六岁学霸美女武亦殊,年龄不大,却心藏数千首古诗词,特别是在以“月”为题对诗过程中,两人你来我往,我们亲眼见证了什么是“口若悬河”什么是“读书破万卷” 。
我想,“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
”大概就是在形容他们这样的气质吧 。
这样的一档节,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差距,差距有多大,同时可以带我体会最经典的中华诗词风范 。
看过以后,家里的几个学龄期儿童也深有感触,读诗背诗的兴趣也比以前大了很多 。
这,也许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收获吧 。
愿我们的生活,常有诗词相伴 。
...
2018诗词大会什么时候播放 自2018年3月23日至4月1日,全国总决赛将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连续播出,共10期 。
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与中央电视台继续合作,共同举办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 。
第一季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分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 。
第二季于2017年1月29日(大年初二)至2017年2月7日期间连续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播出;科教频道晚10点随后播出,次日15点重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