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读后感怎么写?( 六 )


寒,“大雪三日”;静 。“人鸟声俱绝”;晚,“是日更定” 。偏是这样的夜,张岱挐舟出行,纵使拥毳衣,带炉火,也无法阻挡他欲出行的脚步 。这是他的痴,对一厢山水的痴迷 。痴,却痴得美 。独往湖心亭看雪,只挑这份安逸,只为这份孤寂,他不愿与人相遇,这样的清高,这样的自傲,这样的孤高自赏 。这是他的痴,一番静谧的痴行,痴,却痴得清静 。
清冷的天地之间,只现一色,便是白,白得洁净,白得单纯,白得单调,白得迷茫,在这一片冰雪之中,张岱对故国的思念无所寄托,同他的内心一样,漂泊无依 。白皑皑的世界中,一切的景物,都那样渺小,渺小而无力 。如此痴景,板着张岱对故国的谨记不忘,独特而奇妙 。
移步湖心亭,偶遇了另外两个与自己心境相似的知己,三人在这世俗之外的亭中,同品类似的情感 。可惟独这般痴情,只有他自己,才能品尽这份避世愁苦、隐世哀伤沾染过的山水奇景 。这样的痴,纵使有些许消极,却难掩这安然之中的沉醉,痴,也痴得享受 。
张岱痴,为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也为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痴得风雅亦心静 。
他的与众不同,独自赏景的痴迷;他的超凡脱俗,是钟情于美景的痴狂;他的闲情意趣,是只爱山水难自抑的痴心;他的清高孤傲,是脱尘离市不随波逐流的痴想……
文末一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如玻璃了层层束缚,直白地道明张岱此刻的心境 。
若只一字,便是——痴 。

湖心亭看雪读后感怎么写?


每当赏读《湖心亭看雪》时,隽永清新的文字,精湛熟稔的语言,宛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遮去所有的污秽,将纯洁与明媚洒入我的心田 。又好似湖中涟漪,在平静泛着不安,一种感动渐渐袭来 。
清新淡雅的笔墨令我对作者充满崇敬之情,这是怎样的豁达与开阔的胸襟啊!感谢张岱,能将这好文字留给后人享读 。
然而,真正令我感动的是张岱的仕子之情 。
张岱是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于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剧,实为享乐之士 。然而明亡后,国破家亡之痛使他不再从仕,入山着书以终 。这些情感都在《湖心亭看雪》中显露无余 。张岱借西湖看雪之景诠释了一颗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隐逸之心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拒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通过张岱的描述,我们看到了西湖封洞后,一个粉妆玉砌,银装素裹,万籁俱寂的世界 。更令我们感受到作者广阔的胸襟 。而这种感受在“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的描述也有 。但在作者轻描淡写之中,我却一点也没有感到轻松,而是觉得沉重,觉得沧桑,觉得人生的多变——命运的坎坷加之国家的不幸,带给张岱的是无限的伤痛 。然而面对白茫茫一片,心中的喜悦代替了原来的苦楚与怅然,将长天永存的阔大境界全部传达出来 。这种宽广更使他深藏心中的愁绪与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溢于言表,令人惆怅又感慨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