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读后感怎么写?( 二 )



《白杨礼赞》读后感怎么写?


背诵着茅盾的《白杨礼赞》,我突然生发出了疑问:究竟什么是美?
世间万物,芸芸众生间不乏美的事物 。有人赞白杨的雄姿;有人咏梅花的傲骨;有人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有人赞赏松的笔直挺拔;有人陶醉杨柳的婆娑婀娜……在欣赏者的眼中,他不仅见到物的表象,他还看到物的本质 。于是有了菊之清高、竹之虚心、兰之幽雅、松之刚毅、水之清明、雪之纯净 。
然而由于人们生活环境的不同,所受教育的不同,各自修养不同,人们的审美观也就不尽相同 。同是面对杨柳,有人赞其多姿,有人贬其轻浮;同是看见牡丹,有人赏其雍容,有人责其妖冶 。于是同是生活于大千世界中,有人厌恶世俗,甘愿隐居山林或削发为僧;有人面对困境,积极乐观,努力创造,努力改变;有人衣食无忧,却觉得活得没意思;有人“但愿长醉不复醒”;有人“真想再活五百年”……人哪,真是不同!
但我奉劝人们还是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睁大我们的双眼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美,更何况万物确都有其美的一面:有人从臭椿树上看出其实用的特点;有人从铺路石身上读出其默默奉献的品质;有人从绿叶身上看到了高贵的灵魂;甚至有人从凶残者身上发现有时他还有一丝的良善;有人从狭隘者身上有时也能感受到他宽容的一面 。蚂蚁虽微小,但它身上却也蕴藏着伟大的力量 。
上帝给了我们一颗会思想的头脑,并赐给了我们一双明亮的眼睛 。上帝将我们看做天使,我们就要用天使的眼睛去发现、寻找真善美,用智慧的头脑接受这一切的美好 。
人间自有真善美,思辨发现是关键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潭映晓月、梨花带雨 。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只要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有海纳百川的雅量,自然就有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大肚青蛙变成英俊王子、灰姑娘变成高贵皇后的故事 。
美的真谛在于包容,在于接纳 。善于思辨、发现是本文构思的亮点 。小作者从生命的思辨出发得出:“七色中缺了哪一样,都构不成彩虹,五味中少了哪一种,都烹不出佳肴 。用透明的眼光看世界,万物仍旧纯洁;用博爱的心灵品社会,人间依然美好 。”

《白杨礼赞》读后感怎么写?


白杨礼赞读后感
最近重读了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上一次读它,还是读书时候的事了 。犹记得那时翻开书本散发的书墨清香和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而现在,点开网页已成为阅读的最简单的方式 。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那是中国最苦难的时代,战争、纷乱、民不聊生,却又是涌现出最多能人的时代,这些不世出的伟人们的成就让后人仰望 。但仔细想想,那些融入到诗画中的苦难又是芸芸众生多少的悲怆的浓缩 。我们能生在一个没有战乱,安居乐业的世界里又是何等的幸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