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怎么写?( 二 )


“陪伴”需用心,才能与孩子同呼吸,共成长,才能深切地感知孩子的点滴变化,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才能进行最有效的对话以及积极的影响 。张老师说,要千方百计尽可能多地与孩子进行交流 。深感在这一方面,我做的还不够,每每工作压力比较大时,回到家,除了陪他写作业之外,更多时间会用于完成白天没完成的工作或看书、写文章,与孩子贴心的语言交流太少 。难怪,儿子在看完《美丽的契约》时,忍不住跟我说:“妈妈,我希望你像宋丹丹演的花美丽一样幽默!”小小的他,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
二、尽可能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找我咨询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在同伴交往方面出了问题,导致心情抑郁,不能静心学习 。这与他们从小缺乏与同伴广泛交往的经验有很大关系 。张文质老师说:再也没有比把孩子单独关在家里对其进行教育更糟糕的事情了 。我很赞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来自同伴的影响、教育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
同伴之间的互相教育可以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他所在群体的潜规则,从而尽快适应这个集体,进而获得被接纳感与安全感 。没有实战经验,没有与同伴之间交往的喜怒哀乐,那多么详尽、完备的技巧训练也无法帮助孩子学会与各个类型的同伴愉悦交往的秘诀 。
三、做好培养“丑小鸭”的长期准备
母亲过于好强,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好事!不妨把孩子想得普通一些,做好跑一场超长距离的马拉松的准备 。这样,父母的心态就会平和得多 。在这一点上,我深感自责 。我把最大声的斥责献给了孩子,甚至有时还会气急败坏地对他动用武力 。
实际上,孩子就是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多次重复犯相似的错误也是很正常的,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更有耐心一点,动脑筋想出更有效的办法,灵活帮助孩子改进呢?张老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育儿经验毫不保留地写在了书中,让读着这些文字的我内心平静了很多 。我们都是平凡的“丑小鸭”,但都有机会找到让自己幸福、快乐的方法,那么,我们对孩子的要求的目标为什么不可以是普通而又快乐的人呢?
四、鼓励孩子找到自己“迷恋”的领域
人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那将是快乐无比的事情 。从小,喜欢画画的我,一直遗憾于自己没能获得父母的支持,也没能坚持下来 。看到儿子同样喜欢画画之后,我很高兴,于是,迫不及待地给他报了画画辅导班 。原来他一天可以画上十几张画,快乐无比,可如今,一周却只画一张,好像在完成任务一样,技巧提高了,但兴趣锐减了 。
我知道,是我的要求过于苛刻的缘故 。张老师说鼓励孩子找到“迷恋”的领域无比重要,可以让孩子最终过上有目的的生活 。于是,我不再提有形的要求,而是默默在培养于坚持自己的爱好,让他看到我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中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