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怎么写?( 四 )


联想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思路往往局限于手中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有时候感觉突破教学难点很吃力 。这堂课的成功,让我认定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只要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用实物观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一定会感到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理解的,而这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
这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作者所描写的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及它们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
在上了这节课之后,又详细地观看了自己的视频,感觉存在许多不足,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都在意料之外 。
一、努力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他们学会一些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请小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评价,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和小伙伴共同学习,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的时间,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
二、以读为本,让书声回归课堂
阅读教学就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 。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在画爬山虎的脚的时候,不少同学一直找不准脚的位置,我也是让学生反复读相关的段落,找关键词,用心去读书 。
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
对叶圣陶老先生,我没有研究,只看过一些介绍性的文字,说他是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 。至于为什么、怎样的“五家一体”,是不知道的 。论起事迹,有时候常常和陶行知搞混;论起作品,想来想去,也就是小学和高中学过的两篇课文,一篇是《爬山虎的脚》,一篇是《多收了三五斗》 。学第二篇的时候年龄大了,还有印象,第一篇是完全记不得了 。直到上四年级的女儿递过来她的课本,对我说:“爸爸,你对照课本,听我背诵 。”还没点头答应,就听见她尖锐的童声响起: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儿,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
我起初是不在意的,听着听着就触到了神经,想起也曾学过这个课文,就跟着女儿的背诵认真读了一遍,感觉很好 。心想这么好的文章我竟然学过而没有印象,就不得不埋怨起当时的老师,也就有意识的提醒了一下女儿说:“你看叶圣陶写的多么细致啊,但这不是一篇说明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他是用爬山虎“爬”得顽强来激励自己不停的向上攀登,也就是说,他写爬山虎,其实就是在写他自己 。”女儿白了一眼我,说:“老师没说啊,背过就行了 。”于是催我抓紧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