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怎么写?( 四 )


我读完这篇文章,知道了:差不多会变成差很多,差不多有时会变成一个“应该”的意思,用在合适的地方是可以的 。可觉得两个不同性质的东西差不多是不行的,以后我要改掉我的口头禅——“差不多” 。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完成,不能总觉得差不多就行了 。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怎么写?


这天,我读了作家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差不多先生传》 。这个题目十分搞笑,我带着一丝好奇读完了全文 。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叫“差不多”的人,他看不清,听不明,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去帮妈妈买红糖,结果却买成了白糖,他妈骂他,他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上学时,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山西同陕西,不是差不多吗?”
他长大后在店铺做伙计,做事总是不精细,“十”跟“千”常常写错 。掌柜的生气了,骂他不仔细 。他只是笑嘻嘻的赔留意道:“千与十只差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嘛!”
有一次,他有事要外出,慢悠悠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开走了,他不满地说:”八点三十分开,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 。谁知家人弄错了,喊来了西街的牛医王大夫 。他说:”汪大夫跟王大夫不是差不多吗?就让他试试吧!“王大夫走上前,用医牛的方法替他治病,不一会儿,他便一命呜呼了 。他临死前,说:”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 。差 。差不多就 。就好,。何 。何必太 。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
他死后,大家都说他看得破,想得开,于是,人人都象他学习,中国很快变成了一个”懒人国“ 。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识到了懒惰和做事马虎的危害 。我们绝不能像文中的差不多先生一样,不求上进,马虎行事,这样只会让我们一事无成 。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怎么写?


近代的很多文章都揭示过国人的劣根性,胡适的这篇《差不多先生传》另辟蹊径地采用了独特的写法,即用朴素简练的白描,兼用嘲讽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出了国人此时的这种“病” 。
这篇文章是差不多先生的画像和生平传记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这种毛病,他将这个人叫“差不多先生”,这位先生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对他来说,红糖与白糖差不多,山西和陕西是差不多,火车发车迟与晚差不多,看病找兽医也差不多,最后白白搭上了性命,讽刺意味十足 。整篇文章写作手法轻松活泼,这种手法秉承了胡适先生一贯的温和作风,但是其谈论的问题却是非常不轻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