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说课稿怎么写?( 九 )


4粗粗卤卤,任意写去,而矫健磊落,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 。且峭句险字往往不乏,读之但觉其奇肆,而不得其构造锻炼处 。古圣贤规矩准绳文字至此一大变,卓为百代伟作 。(明?孙月峰《评注〈昭明文选〉》)5迁一腔抑郁,发之此书 。识得此书,便识得一部《史记》,盖一生心画,尽泄于此也 。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 。(明?孙执升《评注〈昭明文选〉》)
三、拓展阅读材料
苦难的精神价值
周国平维克多?弗兰克是意义治疗法的创立者,他的理论已成为继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后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的第三学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受尽非人的折磨,九死一生,只是侥幸地活下来,在《活出意义来》这本小说中,他回顾了当时的经历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尤能细致地捕捉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以及其他受难者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受难心理学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材料 。不过,我在这里想着重谈的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精彩之处,便是对苦难的哲学思考 。
对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 。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 。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 。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
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借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 。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然而,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做绝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这正是弗兰克曾经陷入的境遇,因为对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战俘来说,煤气室和焚尸炉几乎是不可逃脱的结局 。如果苦难本身毫无价值,则一旦陷入此种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 。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生活仅仅当做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就会如弗兰克所说忽略了苦难本身所提供的机会 。他以狱中亲历指出,这种态度是使大多数俘虏丧失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他们正因此而放弃了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实自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 。
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意义的寻求指出第三种途径,即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 。弗兰克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来发现苦难的意义的 。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 。一个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他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陀斯妥耶夫斯基说出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只是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