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言的魅力》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有没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具体事例说明“语言的魅力”的 。
2、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
3、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积累语言 。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是教学的重点 。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是学习难点 。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 。
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习生字;熟读课文、想重点;再读课文、标难点;收集信息,巧处理 。
二、预习反馈及提高 。
1、同桌互读课文 。(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 。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
3、说一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
4、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答 。
5、交流展示资料,促进课文理解 。
6、扩词练习,书写指导 。
繁:繁荣昌盛、繁花似锦
衫:衣衫褴褛
斑:斑点、斑痕
绅:绅士
衷:衷心衷情
辰:良辰美景
嬉:嬉戏
三、研读课文 。
1、通读课文,质疑 。
(1)比较木牌写在两边的语言,谈谈你自己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
(2)“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
2、默读课文,探究问题 。
3、小组讨论并汇报 。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
――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分别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写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目的:获得别人的同情,得到一些钱 。而这两句话所产生的效果却不一样:行人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
――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是因为诗人的语言更有魅力)“春天到了,可是……”它的魅力在哪?(富有诗意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2)学习第六自然段,体会感情色彩 。
①“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自由说,不写出来的原因是留给他人想像的空间,让人去意会,有些意思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
②填表 。
春天良辰美景
行人盲人
陶醉漆黑
上午下午
什么也没得到多极了
同情
③体会两句反问句 。(变成一般的陈述句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4、朗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
5、引导升华 。(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知识能力)
四、课外延伸 。
1、查找能说明“语言魅力”的词、格言或故事 。
2、与“语文天地”相结合 。
3、《难忘的一句话》
(1)体会伦纳德夫人的话语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感悟语言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