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经典之门——三国演义》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 四 )
文章将包粽子的整个制作过程详细而具体地写出来 , 动作连贯 , 用词准确 。可见 ,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能够将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写清楚了 , 而将事情的过程写具体是写作中的一个难点 。从写作的起始阶段就让学生有连贯性、准确性的意识 , 并慢慢培养这种能力 , 对于今后的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
2.品味动词的多样性 , 是叙事生动的点睛之笔 。所谓见仁见智 , 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 。我和同学们品读《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三调芭蕉扇动作的精妙与传神 。围绕一个中心 , 将动作连贯而准确地写出来 , 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所在 。在一年多的训练中 ,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在习作中根据自己的理解 , 运用生动传神的动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下三个片段写的都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1》“孙小圣到此一游” 。其中有一组图是孙小圣爬到柱子上写字 。
① 孙小圣见此地风景秀丽 , 便“嗖”的一声爬上了柱子 , 用腿夹住一根柱子 , 拿出一支笔 , 在上面写下了“孙小圣到此一游”几个大字 。
② 孙小圣跑到凉亭前 , 用脚钩住其中一根柱子 , 快速地爬了上去 。然后 , 他掏出一支毛笔 , 歪歪扭扭地写了七个大字 。
③ 他回头一看 , 发现孙小圣正用腿和尾巴缠着一根柱子 , 拿着毛笔……
三个学生在各自的习作中用了三个不一样的动词 , 各有千秋 。“夹”可见用了极大的力量 , 很稳妥;“钩”可见猴子的机灵调皮 , 动作迅速;“缠”又写出了猴子身体的柔软 , 着力点在尾巴上 , 各有各的精妙之处 , 叙述也更加生动了 。
三、品味经典中的情感 , 感受抒情在文学中的魅力
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经典文学作品 , 在抒情上也对学生的文学能力进行着多方面的启蒙 。在品读文学作品时 , 我也给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 并给予了一定的品析与引导 。不少学生能学以致用 , 初步感受到了文学经典中依附于叙事的抒情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例如:
我拔出一个春笋 , 发现它的外皮又硬又脆 , 像一片翠绿的玻璃 。仔细一看 , 哇!从嫩绿色到深褐色 , 有明显的渐变 , 上面还有一些黑色的点 , 也许是大自然在上面挥洒的墨汁吧!(《春笋》)
“翠绿的玻璃”的比喻既鲜活又具有美感 , 让人耳目一新 。黑色的斑点被想象成“大自然在上面挥洒的墨汁” , 想象大气 , 又不失韵味 。这些生动的比喻、细致的描写 , 无不流露出小作者对春天新生的竹笋的喜爱与好奇 , 耐人寻味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