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反思如何写?(14)


这节课 , 我利用课前练笔唤醒了学生对故乡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 同时 , 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 , 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句 , 从而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 与文本和作者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

《桂花雨》教学反思如何写?


一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 , 学生围绕教师转 。这是以教定学 , 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 。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 , 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 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新课程提倡 , 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 , 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 , 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这就要求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 , 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 , 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学”的特点 , 设计“教”的方式,让“教”为“学”来服务 。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 , 那么 , 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 要探明这一点 ,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可以说这句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如生字表中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不一定都是生字 , 就可以让学生说说哪些字已经认识了 , 怎么认识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来调整教学目标 , 设计教学方法 , 使教与学相互转化、相互促进 , 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其它生字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作业 , 把记法巧妙的字说一说 , 把认为难记的字动手写一写 , 把难读的字重点读一读 , 把难查的字在字典里亲自找一找……此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 , 将难点抛出 , 目的是为了让教师的指导能对症下药 , 教学有的放矢 。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 , 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教学识字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独立识字 。为了实现学生独立、主动识字的目的 , 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找规律“你有什么发现 。”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 , 也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 , 更在于引导学生“学” , 学生不仅要“学会” , 更要“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