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反思如何写?( 四 )


最后:在课堂练习的环节 , 我应该给学生做些适当的提醒 , 提醒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 , 你可以从景色、人物、事件等多方面来写 。家乡之所以称之为家乡 , 那一定是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 , 只要写出来 , 就是最好的 。经过这样的提示 , 学生的思路应该会变得更加开阔 , 下笔应该会更加容易一些 。
我一直都认为 ,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 , 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字词句之外 , 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对文字的感受力和表达力 。只有这样 , 才可以让语文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 也只有这样 , 才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 。

《桂花雨》教学反思如何写?


新课标施行已好几年了 , 但对课标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这句话一直没有很好的理解 。以前常在一些市级展示课中听到“你读懂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这些问题 , 而学生总是能说出一大段精美的语言 , 因此对这类问题一直持怀疑态度 , 总觉得是走时髦的虚假 , 流于形式 , 脱离语言文字 。
可最近一段时间 , 我在教学中总是有意插入一些这样的环节 , 我发现以前的看法存在着一些偏颇 。虽然说这些公开课存在着作秀现象 , 但不能不说这些问题的设计是尊重学生的 , 尊重了学生情感体验 , 个体认知 。只是一堂课以这样的问题为主是不科学的 , 毕竟语文所承载的还有许多许多 。
实践下来我发现 , 在语文教学中穿插一些这样的环节 ,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使得他们主动地读书 , 认真地思索 。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不同层次的情感体悟能力 , 从而为以后设计出更好的符合学情的教案而努力 。这些环节的设计 , 能够让学生交流共享各自的体会 , 有助于同伴互学 , 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
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 , 有这样一段话: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 , 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 , 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同学们 , 请你读读这一句话 , 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我急切的心情 。
生:我感受到了我急着想摇桂花 。
生:我感受到了我不是一次问母亲 。
师:从哪看出来?
生:从“缠”这个字看出来 。
师:那你来缠一缠好吗?老师做母亲 , 你就是作者琦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