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中医”的古诗词有哪些?( 三 )


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 。
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 。
“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茯苓”是指西天如来佛祖;“防己”“竹沥”指唐僧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象新采的竹茎,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谐音回乡,只取经成功返回唐朝 。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从近二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择了能表达小说内容的几味,藉中药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巧妙地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令人拍案叫绝 。
二、曹操写了一首诗,叫主簿杨修送交华佗,华佗打开一看,见写的是: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珠,初入其境,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 。
五除三十,假满临期,胸有大路,军师难混,医生接骨,忠诚老实,不能缺枝,药店关门 。
华佗看后知曹操有意考他,便展纸挥笔,一口气写出了曹操诗意中十六味中药名称 。
写毕,他托杨修转交曹操,曹操看后大喜连声称道:“华佗真乃奇才也 。
” 华佗写的是:穿心莲 杭菊 满天星 生地 万年青 千年健 益母 防己 商六当归 远志 苦参 续断 厚朴 白术 没药 。
中药对联故事民间有位中医,善于用中药名作对联 。
一天,客人一进门就指着门口的灯笼说:“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医生笑对道:“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
”客人进院后,赞叹道:“避暑最宜深竹院 。
”医生随口对说:“伤寒尤妙小柴胡 。
”客人在院里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医生不加思索地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
”客人看了病,告辞时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
”医生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
” (唐蓬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一封用药名写成的信安徽的一位老学者给台湾友人写了一封信,信中共用了60多味中药,饶有风趣:白术兄:君东渡大海,独活于异乡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岂不知母思念耶?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乃祖居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红花紫草苏木青,金樱银杏玉竹林 。
龙眼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 。
昔日沙苑滑石之上,现已建起凌霄重楼,早已不用故纸当窗防风矣 。
而是门前挂金凤、悬紫珠,谁不一见喜,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益母草,西苑盛开百合花、月季花 。
北墙爬满络石藤、青风藤 。
南池结有芡实子、石莲子 。
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 。
令尊白前公,柱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藿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 。
令堂泽兰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 。
唯时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念寄生地,愿君早回乡(茴香),弟杜仲顿首 。
(唐蓬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巧用药名寄想思清代乾隆年间,有个医生外出行医,很久也不回家,妻子十分想念,于是就用中药名写了一封信寄给丈夫:“吾念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寄生缠绕他枝,令故国芍药无主矣 。
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 。
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
’奈何!奈何!”信中巧妙地嵌入了11味中药名,可谓别出心裁 。
其丈夫是个名医,也用中药名巧妙地回了一封信:“香桂枝已凋谢矣,也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且待苁蓉耳 。
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还乡,至时有金银相赠也 。
”回信中也用11味药名说明了一时难以回家的原因,真是妙极了 。
(唐蓬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傅青主巧对对联明末清初,名医傅青主不仅医术高明,其文学造诣也很高 。
一日,有位老中医慕名来访,傅氏设宴招待,酒过三巡,这位老中医起身浏览药架上的药物后,信口说道:“红娘子生天仙子,一副生化汤 。
”傅氏笑着回答:“女贞子产刘寄奴,二包止迷散 。
”老中医拉开中药抽斗说道:“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