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曲是什么诗

边塞诗
在这水深火热的年代就像是在大海中情愿葬身大海,只要能安定边关又何需生着入关了,就算用我的生命来换得边关的安定也值得呀 。不要只身一人回到(海窟)江南,只要一息尚存也要保我(天山代)西北之安定 。表达了诗人誓死安定边疆的决心 。
在这首诗中,诗人连用四个典故,以凝练、生动的笔调,表现了唐军将士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诗歌一、二句运用了汊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和定远侯班超的典故 。第三句运用了战国时代,晋国大败秦国,第四句运用了唐代著名将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 。当时军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人汉关 。”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情绪,情调偏于感伤,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这首《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 。
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抒发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 。“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 。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 。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 。“定远何须生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 。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 。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卫国,边塞将士应长期驻守边疆,宁愿战死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 。
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一只车轮 。《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 。”“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 。这句意思是说,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 。“仍留一箭定天山”,“一箭定天山”,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 。《旧唐书·薛仁贵传》说:“唐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马请降 。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 。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
只要小学必背古诗的边塞诗全部 共4首学生必背古诗词分类阅读之边塞诗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注释]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
7.度:越过 。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简析]“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