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五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注:经历过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感觉之后,再没有可以让自己动心的了 。
你还记得你的第一个刻苦铭心吗?8《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注:诗歌浅显易懂,以前只在意第二句,真正是幸福美好的生活 。
而最近人移事迁,越来越对末句有感觉 。
9《送魏万之京》[唐代]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
注:成了游子后,漂泊在异乡,想买张车票回家都很难,回想起霜冷大地时离家的情景,才明白有多么“不堪” 。
望采纳
谁有和这些有关的诗词啊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我的母亲·老舍 作者:老舍 阅读来源:作家出版社 点击数:719 更新时间:2005-12-22 我的母亲 作者:老舍 老舍(1899—1966),北京人,作家 。
有长篇小说《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
有《老舍全集》行世 。
母亲的娘家是在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 。
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 。
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土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 。
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 。
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 。
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
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之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甥女还长我一岁啊 。
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哥与我 。
我是“老”儿子 。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 。
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里,致未冻死 。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
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 。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
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 。
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 。
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 。
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 。
与母亲相依如命的是我与三姐 。
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 。
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
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