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情诗词歌赋创作怎么写?( 七 )


学习这首诗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感情 , 欣赏意境 , 在这之前学生已学生了杜牧的《山行》 , 对于诗中蕴含的情感已有所接触 , 因此 , 学起这首诗也有个基础 。
1、理解词义句意 ,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2、通过作者对环境的描写 , 体会诗人思乡、思念亲人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感 。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
在这些目标中 , 要求人人都能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情感、朗读和背诵此诗;但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意境的欣赏等 , 要求则高一些 , 这是让基础好的学生有所发展 。
《枫桥夜泊》一、谈话激趣 , 导入新课 , 读题解题1、事先安排了学生查找有关诗人及该诗的一些资料 , 因此 , 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有关情况 , 为学习该诗营造氛围 ,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
2、老师简介诗人张继(唐朝诗人 , 其诗多为登临纪行之作 , 不事雕琢 , 《枫桥夜泊》较有名) 。
3、学生读题 , 尝试理解题意 。
二、明确目标 , 尝试学习明确学习目标 , 可以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 , 要掌握什么知识 , 做到心中有数 , 有的放矢 。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 , 先让他们尝试滂习 , 开动脑子积极思考 , 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 , 并发现疑难 。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使其迅速进入角色 ,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
这首诗前疏后密 , 前两句“月落马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 , 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则写了一件事情:卧闻寒山寺半的钟声 。
密处意象迭出 , 可以主画 , 疏处点石成金 , 意趣盎然 。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扶放”结合的学习方法 , 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
《枫桥夜泊》1、“扶”学生学习第一、二句 , 通过师生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所见到的景象 , 通过观察课文插图结合理解“月落、马啼、霜满天、江枫、渔火”这几个词的意思 。
三、品味想象 , 欣赏意境对诗句意境的欣赏是学生在理解诗意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 也是有感情进行朗读的前提条件 , 是古诗教学的关键之一 , 我主要采取了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
想象法:提出: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情景?(从“霜、江枫”中可以看出是秋季 , 从“月落、渔火、夜半钟声”可看出是深夜) 。
《枫桥夜泊》-注释《枫桥夜泊》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
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
②、江枫:水边的枫树 。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
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 。
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 , 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 , 始建于南朝梁代 。
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
④、孟薰...
用1.2.4尾字押韵,其余两句对仗,找一首古诗 什么叫“押韵”?在“韵文”里 , 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 , 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 , 这就叫“押韵” 。
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 , 所以又叫“韵脚” 。
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指句号 , 含叹号、问号 , 为一句) , 也可以连分句也用韵 , 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 。
这叫押韵方式 , 或称“韵律” 。
韵的和谐程度是构成的条件的差异而不同造成的 。
如果主要元音与韵尾(指有韵尾的字)完全相同 , 就是最和谐、最严格的韵;如果主要元音不同 , 只是接近 , 那就是较宽的韵(如:“门”men、“心”xin , );如果不同程度更大 , 连韵尾也不同 , 那就是“通韵” , 也就是更宽的韵(一般用在散文押韵是在诗文中 , 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 , 一般把韵放在句尾 , 所以又叫韵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