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西陵峡”的诗句有哪些?( 三 )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 。
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 。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 。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
【杂曲歌辞·荆州乐】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
荆州麦熟茧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 。
拨谷飞鸣奈妾何 。
...
三峡 关于西陵峡的片段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语言优美 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1 诗歌赏析的角度阅读唐诗,不仅仅是了解、熟记,还要学会赏析 。
一般来说,对诗歌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从诗的意象上去理解、把握 。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所表达的内容,即诗句所叙写的意思 。
我们可以从许多评论诗歌的文章看到,作者在评价一首诗的时候,往往从诠释诗的句子开始 。
因为只有准确地理解了诗的内容后,才能谈得上准确地评价一首诗 。
⑵从诗的表现手法上去把握 。
唐代的诗歌,继承了自《诗经》开始的赋、比、兴手法,并以众多流派和名家的创作实践极大的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 。
在赏析时,我们可以抓住诗所用的手法,结合诗的内容、语言、意境等进行分析,以揭示诗歌的特点 。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以下一些:以少总多法、以小见大法、超越时空法、夸不失真法、化虚为实法、正反对比法、众宾拱主法、婉转曲达法、巧比妙喻法、视听通感法、化静为动法、以动写静法、乐景写哀法、用兴起结法 。
⑶从诗的立意或表达的情感上去把握 。
中国古代是非常看重诗的教化作用的,同时也很注重诗所蕴含的情感 。
因此,诗歌的立意情感的品位高下,常常就成为评判一首诗优劣的重要标志 。
这一标准,今天依然适用 。
⑷从诗歌语言的表现力上去把握 。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字句的严格限制,对语言的要求是极高的 。
中国历代诗人也大都非常重视炼词炼句,留下了许多这方面的佳话 。
读诗时,可注意从字句的形象性,字词的表现力或谐音双关等角度去分析、把握 。
⑸从同一题材的不同的诗或不同作家的同类诗的比较中去理解把握 。
附: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简析情景交融 将感情融会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一种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 。
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
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
因事即理 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 。
苏轼的〈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
对比衬托 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 。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鸟鸣,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 。
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往往通过今昔对比反映盛衰变化 。
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对越宫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
借助修辞 诗词中用得较多的修辞有比喻、借代、排比、夸张、拟人、设问、反问等 。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运用了夸张、比喻 。
杜甫《江村》“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 。
托物言志 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 。
如虞世南《蝉》“垂缕饮青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
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
虚实结合 虚写和实写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