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十首古诗,对诗中名句既主题进行赏欣( 八 )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 。
晚唐诗人 。
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 。
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 。
入朝,官至中书舍人 。
《全唐诗》编其诗入卷 。
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化,同情人民 。
他曾写《原十六了》、《罪言》等军事论文,分析藩镇割据之病源及边防战守之事,其意透彻,但无人问津 。
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 。
他的《答庄充书》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是用兵法来比喻创作 。
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 。
其政治诗如长篇《感怀诗》共五十三韵,是学杜甫的《北征》和《咏怀五百字》 。
反映现实的律诗如《河湟》、《早雁》等都蕴含着深沉的对时政批评之讽 。
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 。
由于国热已如江河日下,故这些诗常流露感伤情调 。
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赋体之形成 。
生平祥见《新唐书》卷一六六 。
有《樊川文集》 。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
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 。
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 。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
”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
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 。
题说“兼怀子由”,当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 。
一份难得的沉重----《山坡羊 潼关怀古》赏析 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 。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
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
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
为此景所动,“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乃为历代兵家必...
急需诗词摘抄+点评,谢谢 。
七夕情思宁静深邃的夜空月亮在天空划一道美丽的弧线恰似一叶弯弯的小舟在银色的夜空摇荡映射着银河七彩柔和的光芒灵性的鹊儿衔来万千枝叶用感动与爱怜搭起一座鹊桥串起千年相思桥上的人儿执手相依无语凝噎泪千行幸福的花瓣在心中降落月朗星稀的夜晚为自己酿一壶相思用岁月的剪刀把心底的思念精心剪裁在焦灼的等待中守候着那亘古不变的誓言只为今夕一次鹊桥相拥美丽的葡萄架褪去了那动人的曲调却依然悠扬点评:如果说相爱的恋人中最难承受的痛苦就是相思之苦了,而牛郎织女一年只能见一面,按我们常规的推理那痛苦之情更是不能言表了 。
此诗围绕着相思为中心展开,苦痛之中对这份爱情进行了赞扬,是啊,这样的爱情值得我们赞扬,现今的社会中这样的爱情只是星星点点吧,此诗作者用再寻常不过的笔法展开全诗,在对文字的驾御上作者可以说做到了得心应手,悠扬的文字将我们带回那个远古的年代,肆意想像着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 。
此诗的不足之处个人以为有两点,第一点意境展开的还不够,非常单一的描绘 。
第二点在视角上没有新的观念,七夕领我们可以沉思的问题很多,可以借古看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