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搞笑的诗词搭配。( 三 )


我所以将它们排除,是因为它们出现的频率太低了,并不比别的不拘句更常见 。
F类的3个句式是基本句式的变形,它们几乎是格律诗的“禁忌”(尤其是孤平和三平),出现频率甚至远低于其它的不拘句 。
而G类的10个句式就没有什么可分析的了,基本上可以无视 。
原则上说,在格律诗中只可以使用律句和拗句(就是说32种句式中有15种是可用的),但是实践中很多诗人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不拘句(病句),这也是“不以辞害意”的最主要体现 。
这中间的区别在哪里呢,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李白写诗用的叫“不拘句”,我们写诗用的叫“病句” 。
现在再来看一下所谓的“拗救” 。
应该指出,这一概念是后人在对广大前人作品进行总结后提出来的 。
被提出的拗救模式共有5种:当句救、对句救、邻句救、隔句救、多句救 。
其中隔句救的有效性还存在争议,多句救可以被分解为对句救+邻句救,实际上只剩下3种 。
又因为邻句救对拗句的界定没有影响,所以我们只需要分析2种拗救模式:也就是我在拗句的定义中提到的当句救和对句救 。
当句救就是句中完成拗救,包括C3、C4和D3(“句内救孤平”与2种“特拗”); 对句救就是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之间完成拗救,包括C4和D3的拗救(双重“特拗”),D1和B2、D2和B2的拗救(“大拗”),以及C1和B2、C2和B2(或C3)的拗救 。
(C1是否可以由C3来救,这一点也有争议) 很显然,除了B2之外,所有参与拗救的句式都是我们划分的拗句;而B2的角色就是“救”别的句式,自身却没有任何被“救”的需要 。
所以,我的定义是可以成立的 。
以上的内容完全是针对五言,下面将它推广到七言 。
方法非常简单,因为五言句本身可以被看做七言句的“去首”,所以我们只需在五言诗的4个基本句式前面分别加上...
诗词混搭——锦瑟无端五十弦 。
接下句 颂歌体:即赞美祝颂的诗歌题材 。
具有庄严、雄伟、宽广、壮丽、热情洋溢、气势磅礴气势的诗歌题材 。
颂歌体(Ode)最先由希腊著名女诗人莎孚为伴奏合唱所设置的一种诗体,后经品达和贺拉斯等人完善成型 。
颂歌一般冗长,主要用于抒情,比如品达的颂歌体主要用于祝贺神灵、重大事件、重大经历,以及讴歌赞美一些特定的个体形象等;而贺拉斯颂歌体主要用于个人情感的描写 。
颂歌韵律可变,在结构上大多是含有四行或五行的节组成,颂歌的节一般均经过精心设计,读起来感觉威严,庄重和神圣 。
颂歌体经历近三千年诗歌创作历程中已经被发展为最为复杂,最为精致和最有尊严的诗意表现形式之一 。
最初颂歌是主要用于合唱伴奏乐,后慢慢演变为“抒情诗”诗体 。
颂歌主要用于称赞和荣耀成功人士,赞颂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或辉煌胜利,同时,也被用于讴歌和赞美大自然壮丽的画境 。
诗词用什么字体好 《忆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 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原文: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
译文: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
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 。
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
形容人被很多事所累的诗句 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译文: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译文: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译文: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
4.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
——宋代:陆游《病起书怀》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