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四 )


如果说,这样就让我们对蜀道的难畏惧,这似乎不是诗仙的作风 。于是,接下来的四句又唱出另一种绝响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如此一笔,勾勒出险而峻的蜀山绝壁,领我们进入那群峰之间共观峭壁绝岩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仅此一句,酣畅淋漓,他带着那一声声惊天动地的声响,连同那蜀道的艰险,一同呈现在世人前 。读诗,是享受美的过程,读出了万丈豪情的同时,还听到了震耳的水流声,看到了争流的瀑布倾泻而下 。
面对着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境,即使有着锦城的云乐,李白也只有“侧身西望长咨嗟”,早早回家而去 。这并不是懦弱,他只是看清在繁华一片的气象下统治阶级的腐败,因而深表愤恨与不满,以奔放不羁的笔调写了政治上的求仕心,也表达了对人民的热爱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凭的李白,一切无不尽归笔底!
一直以来,很想找一个完美的词来形容李白,可是,太多的修饰在他的身上都显得那么累赘,他就是那么一个飘然超脱的诗人,不需要太多的形容,只需静静的读着他的诗,便懂了 。
余光中曾这样形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是的,惨淡月光下,一个身影,左手一壶浊酒,右手一把利剑,趁着酒兴而舞,剑反射出淡淡寒光,身旁石桌上,笔墨散乱地放着,纸上,一篇文章扬扬洒洒,最显眼的,莫过于那几个字:蜀道难 。

《蜀道难》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今天是语文课,老师教的这一篇诗是大家很熟悉的诗人李白——蜀道难 。
“噫旴嚱,危乎高哉……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拆萦岩峦……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初次阅读下,给我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景,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 。正是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
久久惊叹回味之下,不得感到,人类是不可能征服自然的,人应与大自然共同和谐发展 。

《蜀道难》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如果我们现在去四川的话,会认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得十分夸张,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
因为当时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当时又没有公路,当然十分不好走了,再加上诗中所说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就写出了一个十分危险的风光变幻,险象丛生 。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道蜀中要塞剑门关 。诗人用西晋张载的《剑阁铭》中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