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读后感怎么写?( 五 )


战争的时候,上帝不存在 。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 。此书共分为四部,从1928年开始直至1940年,共用了12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 。肖洛霍夫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 。此书于1941年获 * 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 。全书共四部,长达一百五十万字 。
哥萨克人既是士兵又是农民 。士兵在历史上通常扮演的是镇压者的角色,农民则永远处于被压迫者的地位 。而在哥萨克人身上,这二者融合的是那么自然 。马,酒,枪支……这些元素反复出现在小说中,成为哥萨克人的一部分,既是顿河画卷中的点缀色,有时候又成为小说的主旋律 。只有粗犷的民族才于这些词汇连接在一起,当这些词汇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符号时,读者就会感知到这个民族的成长之路是从血与火中走来的 。这些人物和事物从开篇起,就像山巅初融的雪水,每个哥萨克都是一颗微小的水滴,组合为一体时就迸发出巨大的感染力,在阅读时会被这缓慢但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尽情体会哥萨克的粗鲁野蛮、单纯幽默,保守和卑微,会认识一群奴隶的后裔,一群不屈的战士,一群小农意识支配下的农民和 * 主义者,这些人性的魅力贯穿全篇,使得小说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 。
相对于波澜壮阔的革命而言,个人不过是旋涡中的一滴水 。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在行进的路上,不可避免地要碾碎许多个人的美梦 。在《静静的顿河》中,肖洛霍夫正是以悲悯的情怀,通过描写主人公葛利高里与时代的复杂关系,从普通人的角度反观大时代里的大变动,从而唱出了一首人道主义的悲歌 。
葛利高里有两大追求,一是爱情与婚姻,二是作为哥萨克的名誉 。而在这两个方面,葛利高里的结局都是悲惨的 。在个人生活中,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婀克西妮亚之间,两次回到妻子身边,三次投入情人怀抱,使这两个都深爱他的女人为他死得异常悲惨--娜塔莉亚痛恨丈夫的不忠,私自堕胎身亡;婀克西妮亚在与葛利高里逃亡途中,被枪打死 。在哥萨克视为天职的战士生涯中,葛利高里徘徊于白军与红军之间,两次参加红军,三次加入白军,最后成了身处绝境的散兵游勇,年纪不到30却已鬓发斑白 。穷途末路之际,他把武器丢进顿河的冰水之中,回到家破人亡的故居,此时,他与巨大的、冰冷的世界的唯一联系只是他幸存的孩子了 。我非常喜欢书中对顿河大自然风貌的描写,这些文字让人安静,让人暂时忘却了现实 。整篇文字是那样安静 。就像他笔下那条静静的顿河,但最无渲染的文字却具有最强的冲击力 。当一个作家从内心归属于一片土地时,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那片土地的精神、风采和传奇,而那片土地所传达给他的某种特殊启示,将凝聚成这个作家毕生抒发心灵和情感之美的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