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华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华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华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


图说:正大广场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购物商业旗舰 新民晚报首席采访人员 刘歆 摄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伴随一代中国人成长的,有很多经典的回忆,但一定少不了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 。和主持人这句知名的口号一样,节目关于爱的那首主题歌,特别那句“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曾席卷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
来自泰国的正大集团,世界500强,世界最大的华人跨国公司之一,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超过35万,年收入超过550亿美元 。正大集团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1979年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华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正大集团也是当之无愧的上海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伴随近40年来上海经济发展的转型创新,正大在上海的发展逐步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覆盖到第三产业,践行着“利国、利民、利企业”的正大精神 。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华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


图说: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三日,易初莲花开业当天涌入了上万名顾客 资料照片
1985大江食品: 中国第一家外资上市公司
老一代上海人一定对“大江食品”不会陌生,作为当年上海“菜篮子工程”的定点供应单位,大江食品特别是“大江鸡”几乎家喻户晓 。1979年,正大集团怀着对中国的乡愁、对中国政府的信心,抓住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号,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 。而当时在深圳设立的饲料厂仅仅是正大擅长的现代化“一条龙”农牧食品业的一个环节,他们在寻找正大在中国更大的家 。
“不去上海,等于没去中国 。”正大集团资深董事长谢国民对上海情有独钟 。1983年,时任董事长谢国民和副董事长李绍祝来到上海投资 。“其实我们一直就看好上海,那个时候中国刚刚打开大门,而对先进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最容易接受的就是上海人 。上海有一批懂英语、日语的老工程师,他们接触过现代化管理模式,当时上海农业的发展也相对不足,一个鸡场每年只能养300到500只鸡 。”李绍祝回忆说 。
和上海的谈判起初并不顺利,有关方面不太相信正大的农牧业生产能力 。1984年,上海派出一个代表团赴泰国正大考察,结果眼见为实,现代化的农牧业发展模式让上海代表当场拍板,在泰国就和正大集团签署了合资协议 。1985年,中外合资的上海大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时任松江县委书记的杜述古任公司董事长,这是中国第一家从饲料、养殖到屠宰加工“一条龙”的大型农牧食品企业 。公司投资建设十多个农场每年产出上百万只鸡,通过引进正大先进工艺,食品安全全程可控,获得日本、欧盟进口免检,这在当时颇为罕见 。
如今,正大中国的农牧食品业覆盖了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而“一条龙”模式正是从上海百思特网起家的 。1989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在外滩东风饭店开业,这家公司正是正大集团、新亚集团和美方共同合资成立的 。1993年,大江食品实现在A股和B股同时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有外资背景的上市公司 。
 1997易初莲花:中国第一家大型连锁卖场
相比大江食品,上海人更为熟悉的是以“日日新鲜、天天低价”为口号的易初莲花 。易初莲花更名卜蜂莲花已经10年了,但上海人对易初莲花这个大卖场品牌印象极为深刻:1997年6月23日,易初莲花在浦东的杨高南路开张,这是中国第一家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零售卖场,当天涌入了上万名顾客,大家争相排队成为奇景,都想第一时间体验一种全新的购物模式 。“后来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了,大家都担心交通和安全问题,所以不得不提前关门 。”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李绍祝说 。
在泰国,正大集团较早地进入零售业 。1988年,拥有泰国7-11品牌的正大开出了第一家7-11便利店,目前已超过10000家 。随后大型批发超市万客隆、大型卖场卜蜂莲花先后开出,零售业构筑了正大集团继农牧食品业后的又一个基石产业 。正大集团的愿景也从为人类提供身体食粮,加入了为人类提供便利生活,两大业态完美对接 。
卖场模式的大获成功让正大很想把零售业的经验复制到中国 。浦东的开发开放提供了这样的机遇,通过与上海蔬菜总公司的合作,正大在中国的第一家零售卖场在香港回归前顺利开出 。发展至今,正大在中国已经有卜蜂莲花、正大会员店、正大优鲜超市等96家门店,其中上海就有26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