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曹雪芹一生这首诗( 二 )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 。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 。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 。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 。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余奋扫如椽笔 。写出胸中块磊时 。”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曹雪芹的《红楼梦》世人皆知,据传他还有另一著作《废艺斋集稿》,是一部记载我国工艺技术的作品,只在爱好技艺的圈内人中流传 。曹雪芹在这部书中打破了中国文人对“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陈旧观念,详细记载了金石、风筝、编织、印染、烹调、园林设计等八项工艺艺程,目的是为了让残疾人能够以之养身,弥补先天、后天的不足 。曹雪芹曾热心教会残疾人于叔度扎糊风筝,助他以此业养家 。他在《南鸢北鹞考工志》自序中道:是岁除夕,老于冒雪而来,鸭酒鲜蔬,满载驴背,喜极而告日:“不想三五风筝,竟获重酬;所得共享之……”这不仅反映了曹雪芹与子叔度的友谊,更反映了曹雪芹扶弱济困、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 。但这本书的真伪尚在争论中 。
【曹雪芹生平简表(周汝昌拟)】
雍正二年(甲辰1724)闰四月二十六日生 。
雍正三年(乙巳1725)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周岁,遂以芒种为生辰之标志 。
雍正六年(戊申1728)父曹頫 获罪抄家逮问,家口回京 。住蒜市口 。
乾隆元年(丙辰1736)赦免各项“罪款”,家复小康 。十三岁(书中元宵节省亲至除夕 。宝玉亦十三岁) 。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种节(书中饯花会) 。
乾隆二年(丁巳1737)正月,康熙之熙嫔薨 。嫔陈氏,为慎郡王胤禧之生母(书中“老太妃”薨逝) 。
乾隆五年(庚申1740)康熙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败 。雪芹家复被牵累,再次抄没,家遂破败 。雪芹贫困流落 。曾任内务府笔贴式 。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初有清抄定本(未完) 。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续作《石头记》 。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脂批于第七十五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 。缺中秋诗,俟雪芹 。”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 。脂砚斋实为之助撰 。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友人敦诚有《寄怀曹雪芹》诗 。回顾右翼宗学夜话,相劝勿作富家食客,“不如著书黄叶村” 。此时雪芹已到西山,离开敦惠伯富良家(西城石虎胡同) 。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友人敦敏自是夏存诗至癸未年着,多咏及雪芹 。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今存“己卯本”《石头记》抄本,始有“脂砚”批语纪年 。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砚斋四阅评过” 。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 。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配刀质酒歌》,记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 。脂批:“壬午重阳”有“索书甚迫”之语 。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 。当有故事 。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 。未至 。秋日,爱子痘殇,感伤成疾 。脂批:“……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哭雪芹,泪亦待尽……”记之是“壬午除夕”逝世,经考,知为“癸未除夕”笔之误 。卒年四十岁 。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敦诚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四十华年太瘦生”,皆为史证 。
在清代,只有少数人知道曹雪芹是谁,一般人则一无所知,甚至是否有这么一个人也不能断言 。本世纪二十代初,胡适第一次把曹雪芹其人当作一个严肃的文学课题来研究,考证出此人的真实存在与家庭历史的最粗略的梗概 。此后,对于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的,几乎不见 。在《曹雪芹新传》(山东画报出版社)中,周汝昌先生对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从曹雪芹这个“圆心”出发,不断伸出半径,延伸到他的整个家族和他所处的整个时代背景,浓化对曹雪芹思想、人格和艺术追求的皴染 。全书由两大线索构成,一是曹氏家政史,一是雪芹心灵史,两大线索互为交织又相对独立 。在两条线索的牵引下,引导读者对曹雪芹的认识和了解 。追问我说的是一首诗概括,好像开头是我曾经金衣玉石,也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