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寺院|心诚则灵( 三 )


9、敕赐和平寺北京寺院|心诚则灵


敕赐和平寺由唐代名将尉迟恭临建,由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 。古有和平寺后有潭柘寺之说,寺院所在花塔村环境优美,背靠青山,面对京北平原,四季宜人,果香粮丰,百思特网寺院内一派幽静,春来鸟语花香,夏到绿树成荫 。相传1000多年前三国末、晋初就修建了敕赐和平寺,传说有一个小姑子庵在白羊城的双山因交兵作战遭到破坏,僧人自养两只白鸽放出后落在龙凤山顶,后来就在此山下修建了和平寺 。以后唐、宋、元、明、清各代都进行修建,从古到今人们都热爱和平寺 。
北京寺院|心诚则灵


和平寺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由唐代名将尉迟恭临建,由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 。古有“先有和平寺后有潭柘寺”之说 。寺前石阶33级,分东西两院 。东院主体建筑有正殿、弥陀殿、菩萨殿 。正殿面阔3间136米,前廊后厦,进深74米 。正殿西为弥陀殿 。西院有配殿1间,配房3间 。寺院所在花塔村林境优美,背靠青山,面对京北平原,四季宜人,果香粮丰,寺院内一派幽静,春来鸟语花香,夏到绿树成荫,交通十分便利,有铁路、高速公路直通南口重镇,公路直通寺院 。和平寺的整个建筑布局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寺院正处在龙凤尾山坳之下,山峰险峻景色秀丽,真是:大地金沙神仙府,层层殿堂隐山下 。龙凤交接环山抱,松柏荆棘古楼亭 。
10、北京灵光寺北京寺院|心诚则灵


灵光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东部西山八百思特网大处,是一座1200多年历史的佛家古刹 。灵光寺是八大处的第二处寺院,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66至779年),初名龙泉寺,辽代曾扩建,金代改叫觉山寺,明代成化十五年重修后,才改称为灵光寺,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 。
北京寺院|心诚则灵


因佛牙舍利塔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由中国佛教协会派僧人管理 。
11、雍和宫北京寺院|心诚则灵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 。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 。1983年,雍和宫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 。如今的雍和宫,融宗教活动场所、博物馆和旅游景点于一体,每天吸引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信众 。
北京寺院|心诚则灵


出雍和门,院中依次有铜鼎、御碑亭、铜须弥山、嘛呢杆和主殿雍和宫 。主殿原名银安殿,是当初雍亲王接见文武官员的场所,改建喇嘛庙后,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 。殿内正北供三尊高近两米的铜质三世佛像 。三世佛像有两组:一组是中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世界药师佛 。右为西方世界阿弥陀佛 。这是空间世界的三世佛,表示到处皆有佛 。空间为横向,所以又叫横三世佛 。各地大雄宝殿供三世佛的,多为横三世佛 。雍和宫大殿的三世佛则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流程,说明无时不有佛,即中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佛燃灯佛,右为未来佛弥勒佛 。空间为宇,时间为宙,意为宇宙无处不佛 。正殿东北角供铜观世音立像,西北角供铜弥勒立像 。两面山墙前的宝座上端坐着十八罗汉 。大殿前院中两庑是"四学殿" 。
12、十方普觉寺(北京西山卧佛寺)北京寺院|心诚则灵


十方普觉寺,位于北京市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 。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 。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 。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 。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 。
北京寺院|心诚则灵


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2001年6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