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画”的古诗词有哪些?( 二 )


由于与禅学理念的互渗与交融 , 王维的对于淡泊生活的追求更呈现出一种深奥的冥想 , 更是一种悠然的心境 , 已不再不同于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 “沾衣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 而是要达到“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 “古木无人径 , 深山何处钟”的审美体验之中去 。
在这一层次讲 , 王维把禅学的理念应用于他的山水诗 , 使山水诗的思想意蕴、更加幽冥了 。
其次 , 宗教体验其所以能在王维这里高度融合 , 除了宗教体验本身就具有审美体验的内涵这一因素外 , 还与王维本人对解脱方式有关 。
他在《山中示弟》中说:“山林吾丧我” , 在《饭覆金山僧》诗中更明确地说:“一悟寂为乐 , 此身闲有余 。
”王维的母亲信佛 , 王维本人也许与许多僧人有往来 , 他的字摩诘 , 出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 , 根据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考证 , “维摩诘”是除恶降魔的意思 , 和他那些散发着淡淡禅意的山水诗相映成趣 。
王维有意将自己一生的悔恼痛苦消除泯灭于佛教这个精神王国和幽寂净静的山林自然境界之中 。
换言之 , 空门山林、寂静之乐就是他解脱烦恼痛苦的最好方式 , 这样 , 它就必然要通过宗教体验和审美体验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
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目的即是为了明心见性 , 而中国文人徜徉于大自然中优游山水之审美体验也往往是为了得到一种“与天和谐 , 谓之天乐”(《庄子 , 天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和洽之境界 。
另外 , 王维一生的仕途都不很得意 , 十五岁即离家赴都 , 在长安“游历诸贵之间” , 以自己的才能知名于上流社会 , 然在官场又屡遭排挤 , 内心极为痛苦“心中常欲绝 , 发乱不能整 。
”(《林园即事寄舍弟沈》) , 在理想破灭的严酷现实面前 , 诗人即不愿同流合污 , 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 , 出路何在?他要在宗教体验中寻求一种解脱 , 自然会有这样的句子出现“一生几许伤心事 , 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 。
王维的审美体验就与他的禅学理念很完美地结合在...
形容“画”的古诗词有哪些?

有关炼字的诗词 “暖风熏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 , 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 , 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 , 诗句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 , 在松林间仿佛被过滤了似的 , 分外皎洁 , 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 , 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 , 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 , 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 , 写出了征人思乡的普遍 , 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绿杨烟外晓寒轻 ,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 , 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 , 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 , 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 , 用拟人手法 , 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 , 又是写情 , 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 , 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 , 杏枝摇曳 , 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沙上并禽池上瞑 ,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 , 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 , 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 , 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 , 但着一“弄”字 , 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 , 把月光洒在娇花上 , 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 , 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 , 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 , 富有生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