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韶关"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三 )


不用去法国的小镇,不用去英国的乡村,也不用去德国的城堡,国内的那一座座小城,就有如一个个表情丰富的世人,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终于造就了难以磨灭、让你唏嘘不已的性格 。
走在这个粤北小城的马路上,我所能够做的只是慢慢去咀嚼这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 。
一张照片,一个细节,细细体会,掺和着我们经历过和未经历过的、听说过或未听说过的事情 。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繁华,没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她好像一位养在深闺的少女,只有慧眼的人才能读懂她 。
古城地标风采楼 担负一个城市的地理标志,其中使命大概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还必须要象征这个地方的性格和文化 。
它见证了城市的故事,成就了一段历史典故 。
我想,风采楼就是韶关的地标 。
风采楼为纪念宋代名臣余靖而建,他是韶关历史上杰出人士的代表,曾与欧阳修等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之一,而“风采”这个词就是来自宋襄赞美余靖的诗句:“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 。
” 在韶关市区,风采楼是唯一的古物,由于现代建筑的规则与宏大,如今风采大厦下的风采楼就更显得格外古雅,那是一种从历史中走出的玲珑美感,当风采楼在过去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而这种风采似乎又在预示在明天的经久不衰 。
它是古城的一个象征,至今仍有不少商家以“风采”作为字号、商标 。
在离风采楼大约两个街口的地方有一条小巷称为余相巷,听当地人说这就是余靖祖居,幽深小巷平淡无奇,而现住在余相巷的大多数已经是一般平常老百姓,只有里面的余靖纪念馆才提醒你这里是个值得纪念的地方 。
今日繁华风度路 如今韶关最繁华的一条路叫做风度路,这条“风度路步行街”似乎已经很难与唐朝的历史牵扯在一起,但是它的的确确就是为了纪念唐朝明相张九龄而命名的 。
翻开这里的乡土历史教材《韶关历史》,开篇就能见到张九龄的名字,他曾经向唐明皇呈奏,陈述历代帝皇兴衰教训,但是唐明皇只陶醉于开元盛世,对忠言听不入耳 。
十五年后发生安史之乱,平乱之后,明皇终于后悔当年不听张九龄谏奏,自此之后,唐明皇任用官员必问:“其风度如张九龄卿否?”“风度路”也因此而得名 。
风度路是韶关最古老的商贸大街,可能因此而难以大拆大建这倒成为了一种幸运 。
散步在风度路上,体会两边商铺的变迁,其实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发展 。
古街焕发着四射的热力,总激起我无尽的好奇心去探究起这条街道昨天的身影 。
糍粑与土语里的生活滋味 吃过丽江的粑粑、阳朔的粑粑、还有乌镇的青团子,来到了韶关,就忍不住把它们和在这里街头巷尾售卖的艾叶糍粑做比较,往往我对后者情有独钟 。
这里的糍粑里面加入了艾叶,按照今天崇尚食疗风气,艾叶在传统中医药里有着独到的疗效,不知不觉间,做糍粑人的一番心思用意就融入在这小巧可口的食物中 。
还有灰水糍,老韶关人自然是记忆犹新,逢年过节时,每家每户都会自己制作灰水糍 。
做好的灰水糍可以加点青菜、猪肉做成汤片,也可以煎成金黄色,撒上白糖,口感滑润 。
现在这些东西也许只有在小巷深处才能发现它的踪影,但是这却是它最原始的生活滋味 。
不能不提的还有韶关的方言土语,那些“涩”麻声、本城话如今在年轻一代中已经很少有人会说,转变为讲粤语或国语,但老一辈的韶关人却坚持:宁愿卖了祖宗田,不卖祖宗话,那土话似乎也成了老土的老一代人的土话 。
当我看到两位老人家驻足在市场边上用土话聊家常,那一瞬间,我明白这座城市还是属于老人家,是他们继续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沉淀了这个城市的精髓 。
推荐看点 吊脚楼、骑楼和趟拢门——“老房子”告诉你韶关的一切 在韶关的记忆中,没有“快餐”,没有“批量”,有的是普通的物件、精致的工艺、巧妙的构思,还有那些承载了百年风雨的老房子 。
吊脚楼 在市区东堤中路...
求关于广州的诗词 〖广州试越台怀古〗——黄滔南越千年事,兴怀一旦来 。
歌钟非旧俗,烟月有层台 。
北望人何在,东流水不回 。
吹窗风杂瘴,沾槛雨经梅 。
壮气曾难揖,空名信可哀 。
不堪登览处,花落与花开 。
〖广州朱长史座观妓〗——宋之问歌舞须连夜,神仙莫放归 。
参差随暮雨,前路湿人衣 。
〖广州江中作〗书名:《全唐诗》 作者:张说去国年方晏,愁心转不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