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三尺讲台闪光的乡村教师代表发言稿如何写?( 二 )


20xx年10月的一天,我走进学生杨梓民的家,妈妈一人在家带他,过度呵护使他任性,生活能力差 。与他妈妈交流很愉快,不知不觉中四十多分钟过去了 。我起身告辞 。他妈妈执意送到小区门口,一个劲地说着感谢,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你不知道,孩子回来对我说,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有点喜欢我了 。”孩子嘴里所说的“语文老师”就是我呀!我教了他两年,常常因为他不做作业而责怪他,后来我多次与他谈心,表扬他的优点,还让同学们为他的表现鼓掌 。如今,他不但能认真完成作业,而且在课堂上能积极回答问题,主动交流,成绩进步也很快 。
就这样,我发现家访成为我工作的“法宝”,好多棘手的问题通过家访让孩子们变得更加可爱起来 。走进的家庭多了,与学生的隔膜就少了;家访的路长了,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就近了 。
走进留守孩子熊亚兰的家,我才知道外表坚强独立的她,其实内心无比柔弱与孤独 。她渴望得到父母的疼爱,更期盼老师给予她更多的关注与鼓励;走进班长孙钰涵的家,我才了解这个雷厉风行的女孩子,父亲长年在非洲打工,作为家里的长女,她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家庭的半边天;腼腆小男孩刘世豪,学习不求上进,家长对其学习也不太重视 。家访后,其父母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因此很感动,多次在作文中提及我的家访,学习成绩也上升到班上第15名;聪明机灵,但好动、自制力差的张晚秋,家访时,我表扬了他的优点,他妈妈脸上露出了惊喜,因为妈妈从来没听过老师表扬孩子的话 。这次谈话让孩子增强了信心,脸上有了笑容,成绩有了进步;独生子后永毓的妈妈对他期望很高 。但儿子却极少和她说话,说她只会整天啰嗦,听着就心烦,更别提与她沟通了 。家访时我和他妈妈就家庭教育方法进行了交流 。当我再次家访时,他妈妈感动的流下泪水,坦言自己望子成龙的心理过激,现在儿子与她的关系融洽多了 。
我曾在家访手记中这样写道:“告别最后一家时,外面已是万家灯火 。虽然又饿又冷又累,但感觉今天的家访意义非同寻常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书,需要我们一页页翻,一行行看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我们多一份关注,多一份亲近 。”近年来,我走遍小林的山村角落、大街小巷,也走过了一段心路历程:师爱靠脚步去丈量,靠行动去升华 。
有人说“班主任就是妈,吃喝拉撒都要管 。”当班主任,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除了辛苦就是牵挂 。记不清有多少次,当我下楼查寝时,耳畔还响着孩子喊“妈妈”的哭叫声;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操场上陪学生晨跑时,孩子却不穿衣服从被窝里钻出来缩在家门口;每天重复着“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的日子,却没有时间陪孩子 。多少次,孩子央求我说:“妈妈,你今晚可以不去查寝吗?”面对孩子的这一简单要求,我却一次没有答应过 。对自己的孩子,我真的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但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无愧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