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书法!( 五 )


前11页是手抄的《离骚》和《九歌》,后36页冠名《讲堂录》 。
从这些墨迹看,这个时期,毛泽东深受晋唐楷书和魏碑的影响,既潇洒飘逸,神采飞扬,又古拙可爱,质朴自然 。
战地喜获《三希堂》1927年11月,毛泽东上井冈山,在江西宁冈县砻市创办了第一个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 。
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笔墨纸张比较缺乏,有一次,一个学员提出用柳枝烧成炭可以写字,毛泽东在青石板上试了试,软硬适度,写出来的字还挺清晰 。
毛泽东满意地说:“倒真像墨笔哩!”他说,“敌人越是封锁,大家的办法就越多 。
看,封锁得同志们用木炭树枝当笔,在地上、石板上、沙滩上写字 。
这种笔墨纸张是用不完的 。
”毛泽东走到哪里都在研究学习书法 。
红军时期他率部转战到贵州遵义县北娄山关时,见一石碑,上刻“娄山关”三个红漆大字,便问陈昌奉等:“娄山关刻碑干什么?”许多人回答不出,他便解释说:“关乃要塞重地也,是出入的通道,常以碑柱碑石为界,区分和标志地名 。
”之后,他向大家介绍了“娄山关”三个大字的特点和价值 。
他赞扬这三个字写得苍劲,像峻峰那样挺拔屹立,运笔如飞 。
工匠石刻也非常精美 。
他还反复揣摩,不断用手在笔画上临摹运笔走势,不时感叹:“可惜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这碑又修建于何代 。
”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一套晋唐小楷一直带在毛泽东身边 。
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写字,并且经常阅览法帖 。
当时延安的老百姓知道毛泽东喜欢写毛笔字,为表示对他的敬意,特地用一块古砖刻磨成一方砚石,送给毛泽东 。
可惜,这方砚台在后来转移时丢失了 。
这个时期,毛泽东的书法创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以行草为主,用笔恣肆,刚劲挺拔,大气磅礴,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格 。
1937年平型关大捷后,一位青年作家奔赴延安的途中,从被日军炸毁的废墟中拾得四册名著及《石索》、《三希堂法帖》各两卷,如获至宝 。
他不辞辛苦,带到了延安 。
一天,素有“长征才子”之称的朱光和那位青年作家谈得投机,便引他去见毛泽东 。
毛泽东对...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书法!

可以描写周恩来总理的诗句 高歌直下大江东,力挽狂澜济世穷 。
仰首默吟低首拜,岚山一石一英雄 。
一九八零年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巴金为团长,谢冰心同志为副团长,她同代表团成员一起到日本岚山参谒周总理的诗碑,步周总理的“大江歌罢悼头东”原韵,当场挥毫写出以上诗句 。
哲文刻于福州 。
欲悲闻鬼叫 我哭豺狼笑 泪洒祭雄杰 扬眉剑出鞘
赞美周总理诗句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同志不幸与世长辞,有不少名人写下了挽联.寒江同志的挽联是: 泰山凭海先接日; 寒梅枝节最凌风. 著名书法家尉天池还书写周恩来同志的诗句为挽联: 险夷不变应尝胆; 道义争担敢息肩. 还有两副佚名的挽联: 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 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无私无畏,光明磊落,肝胆比日月,大鹏展翅,蓬雀心惊; 为党为国,鞠躬尽瘁,丹心照千古,金猴骋目,魑魅难藏. 这一副副挽联,既是一曲曲寄托着对周总理深切哀思的悲歌,又是献给周恩来同志的一座座丰碑;这一副副挽联,既是一支支刺向“四人帮”锋利无比的匕首,亦是埋葬“四人帮”的一块块墓碑. 而张复同志撰写的挽联更是令人铭记于心,永久难忘,其联云: “五四”运动,“四五”精神,顶天立地大英雄,生死荣辱,光耀二十世纪; “八一”倡义,“一八”赍志,赤胆忠心好总理,鞠躬尽瘁,恩被九亿神州. 这副上下联分别从“五四”运动和“八一”南昌起义写起,一跃而到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和随之而爆发的震惊世界的“四五”运动,高度概括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表达了作者由衷的崇敬之情.此联不仅情绪炽热,而且构思巧妙,用语精当,堪称上乘之作,永传千秋万代....
周总理,你在哪里用手抄报,书法,诗歌,书信表达周恩来的故事-冒险去找蒋介石 1946年2月10日,重庆市各界群众,为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在校场口举行庆祝大会 。
国民党为了破坏这次大会,在会场的周围埋伏下特务 。
当会议一开始,特务们便大吵大嚷地冲上主席台,大打出手,当场打伤了郭沫若、李公朴等60多位民主人士 。
身为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闻讯后,不顾自己的安危,立即赶到会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