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第1位的古诗是什么?( 三 )


7、《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 ,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 汀上白沙看不见 。
江天一色无纤尘 , 皎皎空中孤月轮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 江月年年望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 , 但见长江送流水 。
白云一片去悠悠 , 青枫浦上不胜愁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 应照离人妆镜台 。
玉户帘中卷不去 , 捣衣砧上拂还来 。
此时相望不相闻 , 愿逐月华流照君 。
鸿雁长飞光不度 , 鱼龙潜跃水成文 。
昨夜闲潭梦落花 , 可怜春半不还家 。
江水流春去欲尽 , 江潭落月复西斜 。
斜月沉沉藏海雾 , 碣石潇湘无限路 。
不知乘月几人归 , 落月摇情满江树 。
张若虚 , 扬州人 。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其诗描写细腻 , 音节和谐 , 清丽开宕 , 富有情韵 , 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 , 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诗作大部散佚 , 《全唐诗》仅存2首 , 其一为《春江花月夜》 , 乃千古绝唱 ,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 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 , 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 语言清新优美 , 韵律婉转悠扬 , 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 , 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 , 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而在明净的诗境中 , 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 , 诗情与画意相结合 , 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清末王闿运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 , 孤篇横绝 , 竟为大家;李贺、商隐 , 挹其鲜润;宋词、元诗 , 尽其支流” , 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 。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 , 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 , 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 , 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

8、《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704~754) ,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 , 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 , 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 。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 , 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 , 泛览眼前景物 , 即景而生情 ,  诗兴大作 , 脱口而出 , 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 , 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 , 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 , 一气呵成 , 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 , 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 , 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为此 , 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 , 崔颢题诗在上头!”
9、《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
王昌龄(690-756) , 汉族 。字少伯 ,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
《出塞》为乐府《横吹曲》旧题 , 多写军旅征戌 。原作二首 , 此其一 。诗人借用乐府旧题 , 写下这首铿锵有力的诗篇 , 也正是抒发出征塞外、为国守边的豪情壮志和内心感慨 。这首《出塞》 , 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 , 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 , 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 , 酝酿诗情 , 勾勒形象 , 因而能够神完气足 , 含蓄不尽 ,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