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海宏伟气势的诗句( 二 )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注释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
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
等闲:轻易,随便 。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
胡虏(lǔ):秦汉时匈奴为胡虏,后世用为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之通称 。
朝天(阙):朝见皇帝 。
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
...
关于俯视的诗词 《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注解】: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
2、钟:赋予、集中 。
3、决:裂开 。
4、凌:跃上 。
【韵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评析】:??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注解】: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
【韵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
【评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 。
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
含有鲲鹏的诗词并赏析 泊岳阳城下 / 泊岳阳楼下作者:杜甫 原文: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赏析这首主要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它的创作背景应该从“大历三年(768)冬”推出,安史之乱发生于756年,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也给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 。
这点也反映到杜甫的诗歌当中,从“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
”一句可以看出杜甫此时的心情是很失落的 。
也是很迷茫的 。
因为他说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
” 安史之乱后的现实并未改变杜甫的忠君恋阙的心,但也流露出了一种迷茫的情绪 。
前途未卜,不知何去何从 。
其次,我们知道杜甫的诗歌十分重视炼字,他很讲究对 仗,“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
”的对仗十分工整,其中“翻”和“洒”字用的也十分贴切 。
最后,杜甫在此诗中还用了典故,就是 “鲲鹏”,他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前途的不可预料 。
非常贴切 。
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