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名人喜爱兰花|最好是诗人

古往今来孔子、屈原、李世民、李白、苏轼、李清照、郑板桥、鲁迅、朱德、陈毅、张学良等众多的文人墨客咏兰、画兰、写兰、诗兰 , 兰花已成为人们用来修身养性、寄情寓志、标明心迹、铸塑人格的象征 , 升华为意蕴深远的兰文化 。
1、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种兰 , 身佩兰花 , 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 。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 , 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 , 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 , 又树蕙之百亩” 。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 , 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 , 并由此使“兰”离开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为一种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
2、东晋诗人陶渊明喜爱兰花 , 他弃官归里 , 采菊养兰 , 写有咏兰诗:“幽兰生前庭 , 含薰待清风 , 消风脱然至 , 见别萧艾丛” 。
3、唐代诗人王维养兰成癖 , 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 《汗漫录》说:“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 , 养以绮石 , 累年弥盛” 。开创了瓷盆养兰先例 。
4、唐代诗人杜牧喜爱兰花 , 相传他花不少银两养植兰花 , 建有相当规模的兰圃 , 在当时写了不少咏兰佳作 , 苏辙《次韵答人幽兰》诗云:“兰花耿耿意羞春 , 纫佩何人香满身 。一寸芳心须自保 , 长松百尺有为新” , 咏兰诗中寄托自己的理想 。
5、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擅于盆栽兰花 , 发明沙石养兰法 , 他说:“兰蕙丛出 , 莳以沙石则茂 , 沃以汤茗则芳” 。他的《幽芳亭》首先对兰蕙作了分类:“一干一花 , 香有余者;一干五七花 , 香不足者蕙”他所称的"蕙"也为当代植物界所采用 。
6、宋代哲学家、诗人朱熹酷爱兰花 , 他写过不少咏兰诗 , 其《秋兰》诗去:“秋兰递初馥 , 芳意满冲襟 。想子空斋里 , 凄凉楚客心” , 又在《兰》诗中咏道:“漫种秋兰四五茎 , 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 , 护得幽香到晚清” 。他长期养兰对兰花很有研究 , 他在《楚辞辨证》中说:“大抵古之所谓香草 , 必其花叶皆香而燥湿不变 , 故可刈而为佩 。若今之所谓兰蕙 , 则其花香 , 而叶乃无气;其气虽美 , 而质弱易萎 , 皆非可刈而佩者也” , 并作诗日:“今花得古名 , 旖旎香更好” , 作为不谙植物的文人 , 能得出这样结论 , 的确难能可贵 。
7、唐末八大家中的“二苏”也是兰花爱好者 , 兄弟诗:“秋风兰蕙化为茅 , 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 , 泪泉和墨写《离骚》” , 借咏兰赞颂郑思肖坚贞不屈精神 。近代大画家吴昌硕在一幅兰花画中也题有一首赞扬郑思肖的诗:“怪石与丛棘 , 留之伴香祖 。可叹所南翁 , 画兰不画土” 。
8、清代诗人 , 书画家郑板桥是历史上有名的兰痴 , “自谓平生惟兰与竹为吾友也” 。他在《种兰》一文说:“余种兰数十盆 , 三春告莫 , 皆有憔悴思归之色 。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 , 山水之阴 , 石之缝 , 既已避日 , 又就燥 , 对吾堂亦各有本性 。赠以诗日:‘兰草本是山中草 , 还向山中种此花 。尘世纷纷植盆盎 , 不如留与伴烟霞’ 。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 , 叶暖花酣气候浓 。出谷送香非不远 , 哪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 , 尚如此 , 况真山乎!余画此幅 , 花皆出叶上 , 极肥而劲 , 盖山中之兰 , 非盆中之兰也“ , 郑板桥:”七十三岁人 , 五十年画兰 , 任他雷雨风 , 终久不凋残“ , 他的题兰花诗有七八首 , 兰画也应有这么多 , 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桥兰集》 。他画兰潇洒清劲 , 名噪一时 。他的咏兰诗也脍炙人口 , 如”深山绝壁见幽兰 , 竹影萧萧几片寒 。一顶乌纱早须脱 , 好来高枕卧其间“ 。郑板桥晚年辞官回乡 , 还养了几盆兰花 。有天夜里上床未入眠 , 却来了一个小偷人 , 他想了一计退小偷 , 便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 , 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 , 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见 , 知道暗示自己 , 赶紧出门想越墙溜走 , 这时屋里的郑板桥又说:“越墙莫损兰花盆” , 小偷于是小心避开逃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