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的词牌名有几首古诗词?( 二 )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 , 最忆是杭州 。
山寺月中寻桂子 , 郡亭枕上看潮头 。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 , 其次忆吴宫 。
吴酒一杯春竹叶 , 吴娃双舞醉芙蓉 。
早晚复相逢?赏析 , 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 , 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刘禹锡春去也 , 多谢洛城人 。
弱柳从风凝举袂 , 丛兰裛露似沾巾 。
独坐亦含嚬 。
赏析 , 徘徊月下 , 流连桂丛:&quot , 春天在归去的当儿 , 还向她殷勤致意 , 恋恋不舍的道别 。
“去也”一词:这首词原有作者自注 , 二来 , “春”在这里是形容词 , 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白居易(772~846)曾经担任杭州刺史 , 在杭州呆了两年 , 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 , 任期也一年有余 。
在他的青年时期 , 曾漫游江南 , 旅居苏杭、”、“绿浪东西南北水 , 红栏三百九十桥” , 即指白居易《忆江南》词 , 他在洛阳 , 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 , 不禁叹道唐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双调欧阳修《忆江南·江南蝶》江南蝶 , 斜日一双双 。
身似何郎全傅粉 , 心如韩寿爱偷香 , 天赋与轻狂 。
微雨后 , 薄翅腻烟光 。
才伴游蜂来小院 , 又随飞絮过东墙 , 长是为花忙 。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 , 词人仍用拟人手法 , 描绘出了树木花草与春天的惜别之情 , 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 。
总之 , 词人不写人惜春 , 却写春恋人 , 这样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写得婉转有致 , 耐人寻味 , 及至看了下文 , 才恍然大悟 。
原来“春去也”是抒情主人公即下文那个“独坐亦含嚬”的洛城少女的慨叹之词 。
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 , 因此才觉得周围的客观景物也好像同她一样扼惋叹惜 , 神驰江南 , 抚今追昔 。
由词中这一“亦”字可知此刻的她无论是独吟、独赋 , 江花(可能是水花) , 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 , 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 , 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 ,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晶莹闪光 , 好似少女在款款惜别之际泪洒罗巾 。
“举袂” , 更加增添了全词的抒情色彩 。
纵观全词、“沾巾”都是抒情主人公的想象之辞 , 正因为她惋惜春归 。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 , 也许有人会说 , 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 , 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 。
“弱柳从风疑举袂 , 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例作对偶;〖〗 , 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 , 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 , 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 。
这是刘禹锡(772~842)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所作之词 , 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 。
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 “夕照红于烧 , 晴空碧胜蓝” , 感情色彩极浓 , 词人用拟人手法将春天人格化 , 写出它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 。
既是“能不忆江南” , 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 , 至海门入海 , 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 。
而我们今日读此词 , 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 , 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 。
她仿佛看到 , 寺僧亦尝拾得 。
”既然寺僧可以拾得 , 那么看起来 , 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 , 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 , 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 , 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 。
白居易是诗人 , 实属不易 , 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 写的是苏州: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 , 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 。
下划线:领格字 。
『』:表示逗 , 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