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浓"出自哪首诗?全诗?

一、出处
出自《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
二 、原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三、译文
1、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
2、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
"露华浓"出自哪首诗?全诗?

扩展资料:
清平调创作背景:
一、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
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
二、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
1、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
2、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
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
二、第二首,写贵妃的受宠幸 。
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 。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
三、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
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
皇三位一体化了 。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 。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风流!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人花交映 。无怪乎深为玄欣赏,贵妃喜爱 。
参考资料:清平调词三首-百度百科

关于牡丹的诗词 清平乐 李白??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 。
??????红牡丹 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 。
??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
??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 。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一??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
??二??寂寞菱红低向南,离披破艳散随风 。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
??????牡丹吟 邵雍??????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
"露华浓"出自哪首诗?全诗?

韦庄的白牡丹诗词翻译详细 1、翻译:闺房里装扮美丽的年少娘子切莫妒忌,道路上满脸抹粉的得意郎君应有愧意 。
昨夜庭院中溶溶月色透明似水,只闻到白牡丹的香气弥漫整个庭院 。
2、原文:白牡丹作者:韦庄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
3、赏析:(1)精心妆扮的闺中新妇是何等美丽,路上傅粉的少年又是何等迷人,然而白牡丹的素妆淡雅却使浓妆艳抹的新妇立起嫉妒之心,它的天然姿容使刻意修饰的少年郎顿感惭愧 。
诗人连用两个倒装句式,以新妇的妒忌、傅粉郎的羞惭衬出白牡丹的绝世风采 。
最后两句妙语惊人,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完成了对白牡丹形像的完美塑造 。
月明如水,清澄透彻,洁白的白牡丹花完全融化在月色之中,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但一旦踏入庭院,飘浮在月光中的花香告诉人们:花儿正在承露而放 。
诗写白牡丹,而终篇不见“白”字,然非白牡丹莫敢当 。
诗人这种造化之笔,达到了诗家所追求的“清空一气,搅之不碎,挥之不开”的化境 。
红牡丹自有它的妖艳,白牡丹呢?纯洁、清丽、无暇,在诗人的眼里,白牡丹虽不够鲜艳,但也有它的韵味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