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几句写男女初次相见的诗词( 六 )


全词用白描的手法 , 写出了夫妻之间生离死别最撼人心魄的一幕 。
据说用词来写悼亡 , 苏轼是首创 , 这一首创 , 却成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 , 这固然是因为苏轼才高学深 , 但更因为他和王弗之间有着真挚的感情 。
只是鲜有人知道 , 这份感情的最初 , 却是那隐藏在山林深处神秘的唤鱼池 。
王弗随翁姑葬于眉州安镇乡可龙里的山中 。
据说附近有一泓山泉 , 经常有一个白发老翁卧于泉上 , 只能远看 , 人一走近 , 他就隐身于泉里 , 所以泉水又叫老翁泉 。
苏辙晚年写诗:“老人寄东岩 , 萧然四无邻 。
八尺清冷泉 , 中有白发人 。
婆娑弄明月 , 松间夜相宾 。
”就是指的此事 。
苏轼有诗句:“老翁山下玉渊回 , 手植青松三万栽 。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种树很多的缘故 , 这一片山林中的苏家墓地到了后来竟怎么也找不到了 。
明代广东人许仁到眉州做太守 , 多次率人按图索骥去山里寻找苏洵墓 , 却一度次次徒劳而返 , 让他慨叹:“青山难觅先贤墓 , 白发重逢此寺僧 。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 , 眉州太守金一凤也带着士绅遍寻山野 , 最后进入一片寸步难行的荆棘林 , 当他们斩去杂草丛荆时 , 苏洵等人的坟墓终于显现在眼前 , 只是早已碑志剥蚀苔封叶积 。
金一凤感伤世间博学闻达之人 , 身后却落得如此光景 。
于是他捐囊封土 , 筑墓建祠 , 即今所存的“苏坟山” 。
这里是苏轼“更听潇潇风雨哀”的地方 , 也是让他在异乡“无处话凄凉”的地方 。
可为凭吊者识 。
二泛泛东风初破五 。
江柳微黄 , 万万千千缕 。
佳气郁葱来绣户 , 当年江上生奇女 。
一盏寿觞谁与举 。
三个明珠 , 膝上王文度 。
放尽穷鳞看圉圉 , 天公为下曼陀雨 。
——《蝶恋花》苏轼的第二个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 , 比起王弗和朝云来 , 王闰之的名气最小 。
她的才干见识也许比不上王弗 , 但也是一个贤淑的妻子 。
王闰之也先于苏轼去世 , 让苏轼再遭打击 , “泪尽目干” 。
王闰之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 。
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 王润之惊怖之下 , 担心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 , 于是把苏轼的诗稿焚毁 。
这件事也成了千百年来喜欢苏轼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的遗憾 。
尽管如此 , 王闰之也并非没有艺术细胞 。
苏轼一家在汝阴的时候 , 一天晚上 , 堂前梅花盛开 , 月色鲜霁 , 王润之叫苏轼请朋友到花下饮酒 , 她说:“春月胜如秋月 , 秋月令人凄惨 , 春月令人和悦 。
”苏轼大喜说:“我还真不知道你会诗 。
刚才你说的话 , 真是诗家语言 。
”所谓真诗在民间 , 并不会写诗的王闰之不经意间却说出了富有诗意的语言 , 给了苏轼灵感 , 让他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 , 摇荡香醪光欲舞 。
步转回廊 , 半落梅花婉娩香 。
轻云薄雾 , 总是少年行乐处 。
不似秋光 , 只与离人照断肠 。
王闰之性格柔顺贤惠 。
在黄州的时候 , 苏轼心情郁闷 , 而小孩还在他面前牵衣哭闹 , 苏轼要发火 , 王闰之开导苏轼说:“你怎么比小孩还痴 , 为什么不开心点呢?”苏轼听后正有所感愧 , 王闰之又洗涤好酒杯放在他面前 。
这件事被苏轼写进了诗里 。
在黄州苦涩艰辛的岁月中 , 有贤妻如此 , 对苏轼来说是一种大安慰 。
在王闰之过生日之际 , 苏轼放生鱼为...
描述两个年青男女互相爱慕一直没机会在一起,老了才又相见的成语或... 无题 无题 (其一)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 , 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 , 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