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诗词全集TXT( 三 )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
《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
纳兰容若诗词的媒体评论 这许多年来,纳兰词始终是为我遮风避雨的另一个世界,是我心底最后退守的忠贞信仰,是让每一个与我相识或不相识的同类们得以远离现实的精神蜗居 。
——苏缨对于容若,我是佩服多于感动 。
那种在爱情上“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和勇气,从来不属于弱者 。
——毛晓雯成容若君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 。
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 。
——徐志摩
谁有关于纳兰容若的诗词的书籍?《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清代: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
【译文】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一年能有几次圆月 。
北国的杨柳刚刚如长丝,家园已是三春过尽时 。
春天归去我却不能归,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 。
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鹃怨恨未消 。
【赏析】 上阕由问句起:“问君何事轻离别”,这句是词人故意模拟妻子口吻质问自己:你为何轻视离别?表面上是妻子恼我,骨子里是我谅妻子,笔致深情而委婉 。
接以“一年能几团圆月”句,其怅叹离多会少之情已见 。
词人并不是“轻离别”,只是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随扈出行,不得不离,不得不别 。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二句出之以景语,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 。
“乍如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地的季节在仲春,那么此时“故园”也就春意阑珊了 。
下阕明确点出“归不得”的缘由,即扈驾从巡,身不由己 。
“春归归不得”一句上承“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言春尽而不能归的怅惘心情 。
“两桨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
”词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是因为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 。
表面是怨江,实际上是怨侍卫之差事阻其归家与妻子相聚 。
结篇二句是此时心态的描写,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犹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静 。
全词话语直致,但内容曲折,首句的拟言和结句的用典都为本词增加深沉宛转之情,深婉感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