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怎么写?( 五 )


阿廖沙外祖父家开了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祖父变得吝啬、贪婪,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还狠心剥削手下的工人 。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 。他的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 。在这样一个让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到处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阿廖沙体会到当时人间的痛苦 。
然而生活中总会有阳光的,他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
给与他阳光的还有他的好朋友淳朴的小茨冈、正直的格里戈里 。他们都给阿廖沙温暖和力量,使他在黑暗的环境中仍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
读了《童年》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也学会了在困难和困境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成为充满爱心的人 。

童年读后感怎么写?


高尔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 。高尔基有三部自传体小说,《童年》就是其中之一 。
这本小说讲述了阿列克赛3—10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小说虽然写的是作者童年经历苦难,但也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
作品中当阿列克赛将颜料放进蓝色的染桶里时,兹冈立即把布拿出,想把布拧干净,因此事,阿列克赛第一次挨打,还生了一场大病 。兹冈把外祖父的鞭子挡断,趁他去拿另一根鞭子时把阿列克塞抱走了,自己手臂上却是一条条伤痕 。在最后舅舅把兹冈害死了,阿列克塞悲痛不已 。这段表现了外祖父非常的暴躁和舅舅们的嫉妒狠心 。反倒是外祖母非常的和蔼可亲,她每天陪伴外甥讲故事 。
主人公阿列克赛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 。周围的人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在他的朋友帮助下,阿列克赛了解到人间有“真、善、美” 。阿列克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同情贫苦的人,和下层劳动人民成了真正的朋友 。同时,他还具有很强烈的求知欲,他爱好书籍,书籍在阿列克赛成长的性格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阿列克赛有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品格 。现实生活的压力把阿列克赛锻炼成一个坚强正直、勇敢和自信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