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的读后感怎么写?( 三 )


掩卷沉思,这部为呼兰河城所作的传,又何尝不是萧红为自己所作的传呢?萧红终其一生寻找的,不过是寻常人家的爱与温暖,平常生命的独立与自由 。不幸的是,“半生尽遭白眼冷遇” 。萧红借助自己手中的笔,描画了如真如幻的后花园中的生命意象,让自己回返童年,无法掩抑的是她对爱与生命的憧憬和追求 。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怎么写?


呼兰河,多美的名字!却是一个“人吃人”的小城 。
整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围绕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小城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琐碎、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黑暗”、“冷漠”,除了这些词,我再也不知该用哪些词来形容了,在那座城,可怕的不是鬼怪,不是战争,而是生活在自己身边的那群人 。
而《呼兰河传》中最值得啧啧称赞的是那洗炼精简、毫无刻意雕饰痕迹的语言 。这或许也是我喜欢读现代中国文学的原因吧 。这段时期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毫不晦涩,特别是能融入一些俗语和口语,让人觉得亲切、真实而熟悉,自然也增加了语言的临摹功能,将人物、事件、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 。
小说在结构上也是别出心裁的,其安排脱掉了小说创作的俗套子,采取了由面到点的结构形式 。作者先从整体上把握呼兰河小城,以及小城里的人和事,使读者对于背景有一个直观明朗的感觉,然后再将笔触集中到一些典型人物的身上以及在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 。这样的艺术手法会渐渐地将读者带入小城中,去看、去想、去悟……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怎么写?


读完《呼兰河传》这本书,我被震惊了,感触颇多 。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萧红小时候在呼兰河的童年趣闻,可以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十分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快乐,向我们展示出了上个世纪初呼兰河的景色、人物,了解了作者的童年背景 。
参考历史背景,不难发现作者萧红的这本《呼兰河传》创作于1940年12月,她饱受着日本侵略者刀口炮火和疾病的困扰两者之间相互攻击,这比她童年时期的生活差了许多倍,她写此书就是表达自己向往自由、和平的时代 。
《呼兰河传》给我们看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 。天天生活在种着小黄瓜和大倭瓜的小院里,年年呆在有蝴蝶、蚂蚱、蜻蜓的后花园,慈祥的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 。呼兰河这小城是寂寞、刻板单调没有色彩的地方,人们天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死板生活 。呼兰河也是一个善良的地方,吵架了也会和平解决,没有一丝恶意 。萧红生活在这样一个寂寞的环境中,给她心灵上的烙印加深到了很重的程度 。
这本书虽然内容零零碎碎,不像是一本小说,但它记录着萧红她童年往事的真实写照,只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她受到了日本人的限制,她是多么想回到童年啊!这样的一本真实的书籍,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