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怎么写?

终于读完了“人生三书”之一——《亲爱的安德烈》 。这是一本两代人共读的36封家书,使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
作者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安德烈,分隔在异国他乡,两人的关系似乎没有曾经那么亲密了 。原因有很多,譬如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年龄、阅历导致的不同视野等等 。
对一位母亲而言,不论你的年龄有多大,都始终是她的孩子 。龙应台,也是这样一位母亲,只是我认为她的爱有些过盛,自始自终都将安德烈当作一个幼童来对待 。而安德烈,虽然有爱,但却成为了一个彼此不认识不了解的人 。
在最开始,这份母爱名曰“占有”,但后来,却成了“放手” 。
孩子就像鸟儿一样,不喜欢被束缚的感觉 。与其让孩子每天像一个提线娃娃似地听从指挥,不如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开创一片新天地 。我想这个道理大多数家长都深深懂得,但是真正尝试,并且没有中途放弃的,又有几个呢?
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也相当重要 。写信这种方式其实比面对面更好 。因为在有些时候,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会忍不住端起长辈的架子 。而写信,能更好地让父母换个角度与孩子沟通 。由此观之,龙应台很成功 。她处在一个朋友的视角,与安德烈交流,甚至能够接受那些大多数家长无法忍受的词汇、言语 。
有时候父母总是不计代价的付出,希望我们能走在他们为我们铺好的路上 。但我们走远了,他们又觉得无限荒凉和凄然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在我们的心里,没有任何人能取代父母的位置 。他们对我们的付出,对我们的爱护,我们全部都牢牢地记在心里 。当然,我们也愿意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回报父母 。
《亲爱的安德烈》是一本适合阖家观赏的书籍 。父母可以从安德烈的字里行间知道现在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而年轻的我们,站在安德烈的角度,看着龙应台那一封封饱含母爱的回信,也许会对父母有更多的理解 。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怎么写?


最近,我在读一本课外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是母子俩的三十六封家书 。
龙应台是安德烈的母亲,当他们开始写信的时候,安德烈十八岁,龙应台之所以给安德烈写信是因为她想知道十八岁的儿子内心究竟是在想些什么,就因为这,他们互相足足写了三年 。
在读的过程中,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们不仅仅是母子关系而是朋友的关系,他们之间彼此安慰,彼此关照,彼此聊天 。我希望我的父母也能像安德烈的妈妈一样,以朋友的方式和我进行沟通,互相体谅、互相尊重 。
书中的安德烈生活得多姿多彩,非常快乐,他旅行,开聚会……可是我们的生活从早到晚一天都在学习,大人和老师们光知道让我们学习,不给我们自由,我觉得生活少了许多乐趣 。我知道学习对我们非常重要,可是我更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所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