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其实是二世而亡,朱棣以后便不是明朝了吗

近几年,网上一直流传一种说法,称明朝其实是二世而亡,只不过朱棣沿用了明朝的国号,此番讲法究竟有无道理呢?朱棣的确是篡夺皇位,不过他并非朱家外人,而是朱元璋的亲儿子 。暂且不管朱元璋喜不喜欢朱棣,两人的血缘关系是无法被切割的 。坊间流传着很多有关朱棣的谣言,甚至有人称他是元顺帝的孩子,这都是无稽之谈 。朱棣虽然是篡位,但他一生的功绩也是有目共睹 。
1、明朝算不算二世而亡明朝并不算二世而亡 。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并非外人,只是篡位当了皇帝,但明朝依然得以延续 。
纵观朱棣在位时期,大手笔可谓是相当多,迁都北京、派郑和下西洋、五征蒙古、收复安南等等;朱棣这些作为,说不好听的就是穷兵黩武,说好听了就是雄才大略 。可以说中国古代王朝的二代皇帝中,能像朱棣这么折腾的,也就是隋炀帝杨广了,在位时期是迁都洛阳、修大运河、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 。
但是这两个相当能折腾的皇帝,下场却大为不同,明成祖朱棣是创下“永乐盛世”,他之后明朝延续了二百多年 。而隋炀帝杨广因为过度穷兵黩武,是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隋朝统治崩溃,可以说是二世而亡 。
朱棣靖难以后登基,任命夏元吉为户部尚书,从此以后夏元吉是长期主持明朝的财政和后勤工作 。像朱棣迁都北京、五征蒙古、郑和下西洋、出兵安南等等,后勤供应工作都是由夏元吉负责,这些大手笔的消耗可谓是相当之大的,单纯一项对于帝国来说负担都不轻,更何况几项集中于永乐一朝,换一般人要么是承受不了压力不干了,要么是搞出烂摊子,甚至影响帝国正常运转,而夏元吉是既保证了这些大手笔的后勤供应,还保证了国家的各项开支,使政权得以正常运转 。
可以说正因为明成祖朱棣的知人善用,以夏元吉这个理财专家来管着明朝的财政,来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并且在很多事情处理上是深谋远虑,所以保证了国库可以勉强维系住各项开支,不至于出现国库空虚,政权难以运转的情况 。
再反观隋炀帝杨广,只是财政后勤方面来说,并没有出色大臣替其是精打细算的负责后勤工作,所以消耗越来越大,帝国不堪负重,最终统治崩溃 。
2、有关朱棣的传闻有人认为朱棣是元顺帝的遗腹子,所以明朝等于是二世而亡,不过这只是很低级的谣言 。
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在江苏南京城,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三十多岁了 。那时候他在和陈友谅打仗,朱棣的诞生让处在战场上的朱元璋喜出望外 。1367年年底的时候,朱元璋相继解决陈友谅张士诚以及小明王这个麻烦,准备登基称帝 。这时候的形势一片叫好,准备为他七个儿子取名字:长子叫朱标,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名叫朱棣 。有一种说法他是马皇后所生,不过根据许多史学家的考证,马皇后一生没有生育过儿子,他的生母是朝鲜族女子唝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