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很多人竞争的成语( 三 )


事实上,市场竞争越激烈,推销员的地位和价值就越重要;企业无论在直接销售还是间接销售中都需要大量运用推销员的力量 。
现代社会,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你会对你的同学说些什么? 现代社会需要竞争,更离不开合作 。
怎么说,现在社会的发展已经市场化,把人也格式化 。
你是不是很无奈很郁闷,人都是这样,我们在也找不到古时的宁静和古人的洒脱 。
竞争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是,是自我的表现 ,合作也是为了生存是社会对你的压制 。
成功的人必是这两者的接合,而失败的人是腹背受敌 。
近年来,每当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地方为争名人、名事、故地等的“正宗”吵得不亦乐乎时,总是忆起20年前的一段往事 。
1984年,我作为一家地方报纸的代表去南阳参加全省地市报纸协作会 。
热情的东道主不仅在会议间隙组织我们游览了卧龙岗武侯祠,而且在会后用车把我们拉到了百多公里外的襄阳去看古隆中 。
这在今天一些人看来未免有点犯“傻”:怎么可以把游客主动介绍给诸葛亮躬耕地———襄阳?而在我看来,南阳的同志此举显示了大度、大气 。
不少人认为,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竞争就不能有合作 。
竞争双方似乎注定是利益截然对立的“冤家”对头 。
其实,换一种思路看,情况并不一定是这样 。
拿有争议的名人名事故地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来说,双方何不来个“不同而和”、资源共享、联合开发、共同发展呢?如果双方联手,你把游客送到我这里,我把游客送到你那里,岂不是双赢?而且,游客也学会了比较、增长了见识 。
当时,我在南阳、襄阳之行前,是通过“臣本布衣,躬耕南阳”、“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等文献,把诸葛亮、卧龙岗和隆中连成一条直线的 。
及至亲临其境,方知卧龙岗在南阳,而隆中则在襄阳 。
如果不是南阳同志的盛情与大度,我也不会增加这方面知识 。
搞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竞争 。
有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企业不敢稍许懈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
建设和发展也不能没有合作 。
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 。
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 。
聪明的人不但要积极与伙伴合作,也要勇于与竞争对手合作并从中获益 。
如今,国外越来越多的大公司通过组建联盟参与全球竞争 。
竞争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竞争,这是对传统的竞争理念和模式的超越,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
我国也有一些企业开始提出并实践这一理念 。
实践证明,过去那种仅仅把同行看成是“冤家”,认为有竞争就不能有合作的观点是片面的、有害的,它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内耗及浪费 。
而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既竞争又合作,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双赢或多赢 。
团结就是力量,联合就有优势 。
愿人们更明智地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积极竞争的同时,发扬光大团结协作精神 。
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壮大,越办越好 。
《竞争与合作》的名言警句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
这蕴含哲理的名言揭示了竞争与合作的辨证关系,竞争不排斥合作 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 。
"现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现代企业追求的不再是"单赢",而是"双赢"和"多赢" 。
台湾广告界有句名言:与其被国际化,不如去国际化 。
我国一向倡导合作,“四海之内皆兄弟”,是相传已久的古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更成为时代的风尚 。
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过多地强调个人奋斗,而忽略了应该怎样与他人合作以取得成功,更忽略了如何在竞争中不伤害别人 。
目前一些人中流行“丛林哲学”的价值观,即所谓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
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无疑是极不可取的 。
要知道,竞争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竞争以共同提高为原则 。
竞争不排斥合作,良好的合作促进竞争 。
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