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父亲既辛苦又伟大的诗句?( 六 )


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 。
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 。
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 。
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 。
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 。
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
黄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
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 。
”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 。
在颍川郡任太守的政绩最为突出 。
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 。
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也难有作为 。
徐有功虽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 。
徐有功先后任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 。
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 。
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 。
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
苏轼一生的遭遇及当时著名的诗词 苏轼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父亲苏洵的影响,非常喜欢读书 。
他天资聪明,记忆力特别强,每看完一篇文章,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
经过几年苦读,年轻的苏轼已是饱学之士,别人看不懂的书,他能看懂;别人不认识的字,他能认识;别人不理解的文章,他能评头论足发一通议论 。
这样一来,许多人对他佩服三分,有的甚至要拜他为师 。
苏轼名噪一时,洋洋自得 。
启蒙老师见了,很是担忧 。
特地送给他一张“学无止境”的条幅 。
可苏轼看后却不以为然,认为启蒙老师是嫉妒自己,就把条幅丢在书房角落里 。
一天,苏轼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 读遍天下书; 识尽人间字 。
苏轼以当代才子自居的对联贴出后,有的人见了点头称赞,有的却连连摇头,启蒙老师气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安 。
不知怎的,这事惊动了仙界 。
一天,观音大士装扮成一个老太婆,下凡间来找苏轼了 。
这天,苏轼正在家里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 。
他出来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便问道:“老人家有什么事?”观音指指门上的对联,问:“先生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 苏轼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 观音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一本书,请先生帮我识识看,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轼想:这有何难!他接过书,看也不看,就说:“你听着,我念给你听!”可他仔细一看,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那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 。
观音在一旁连声催道:“先生,你快念呀,快念呀!” 苏轼急得满头大汗,吞吞吐吐地说:“这……这……”这书上的字他从来没见过,怎么能念得出来呢?他只得问:“你这书是从哪里来的?” 观音笑笑说:“先生,别问是哪里来的啦!天下的书你不是都已读完了?快念啊!” 苏轼满脸通红,只好回答说:“我没有读过这本书 。
” “你这本书都没有读过,那为什么要贴这副对联呢?”观音问道 。
苏轼听了,羞愧万分,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