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罗姓女孩取名字的成语,古诗,诗经有哪些( 五 )


遗庙空萧然 ,  英灵惯千岁 。
[注释] ①武侯庙:即隆中武侯祠 。
据说诸葛亮死后71年(公元305年) , 今镇南将军刘弘镇襄阳邀太傅椽李兴莅此宅 。
也就是说晋时已有纪念诸葛亮的建筑了 。
此后历代都有修建 。
② 是说刘备与诸葛是风云际会 。
③ “感通”:二句是:沟通了君臣间的感情 , 激起了如鱼似水般的默契 。
[评笺] “感通”、“义激” , 表达非常到位 。
江晚正愁江晚正愁(余) , 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  中间多少行人泪 。
西北望长安 ,  可怜无数山 。
青山遮不住 ,  毕竟东流去 。
江晚正愁余 ,  山深闻鹧鸪 。
【鉴赏】 作者的这首词 , 用极高明的比兴手法 , 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 , 堪称词中的瑰宝 。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 , 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 , 无愧为词中瑰宝 。
造口一名皂口 , 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 , 因“隆阜郁然 , 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 , 登临北望 , 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 , 而心在魏阙一也 。
’改郁孤为望阙 。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 , 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 , 再北流 , 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 , 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 , 今南昌市) , 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
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 ) , 词人提点江西刑狱 , 驻节赣州 , 这首词正是词人在此时书于造口壁的 。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 。
盖南渡之初 , 虏人追隆佑太后 , (哲宗孟后 , 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 , 不及而还 , 幼安因此起兴 。
”这一记载对体会本词意蕴 , 实有重要意义 。
《宋史》高宗纪及后妃传载:建炎三年(1129)八月 , “会防秋迫 , 命刘宁止制置江浙 , 卫太后往洪州 , 腾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 。
“闰八月 , 高宗亦离建康(今南京市)赴浙西 。
时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 , 十月 , 西路金兵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渡江 , 直奔洪州追隆佑太后 。
“康、珏奉太后行次吉州 , 金人追急 , 太后乘舟夜行 。
”《三朝北盟会编》十一月二十三日载:“质明至太和县(去吉州八十里 。
《太和县志》) , 又进至万安县(去太和一百里 。
《万安县志》) , 兵卫不满百人 , 滕康、刘珏皆窜山谷中 。
金人追至太和县 , 太后乃自万安县至皂口 , 舍舟而陆 , 遂幸虔州(去万安凡二百四十里?《赣州府志》) 。
”《宋史?后妃传》:“太后及潘妃以农夫肩舆而行 。
”《宋史?胡铨传》:“铨募乡兵助官军捍御金兵 , 太后得脱幸虔 。
”史书所记载的金兵追至太和 。
”与罗氏所记的追至造口稍有不符 。
但罗氏为南宋庐陵人 , 又曾任江西抚州军事推官 , 其所记信实与否 , 尚不妨存疑 。
况且金兵既至太和 , 其前锋追至南一百六十里之造口 , 也不能说无此可能性 。
无论金兵是否追至造口 , 隆佑太后被追造口时情势危急 , 以致舍舟以农夫肩舆而行 , 此是铁案 , 史无异辞 。
重要的是 , 应知隆佑其人和建炎年间形势 。
以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汴掳徽钦二宗北去 , 北宋灭亡之际 , 隆佑以废后幸免 , 她垂帘听政 , 迎立康王 , 即后来的高宗 。
有人请立皇太子 , 隆佑拒之 。
《宋史?后妃传》记其言曰:“今强敌在外 , 我以妇人抱三岁小儿听政 , 将何以令天下?”其告天下手诏曰:“虽举族有北辕之恤 , 而敷天同左袒之心 。
”又曰:“汉家之厄十世 , 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 , 唯重耳之独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