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经典之门,三国演义》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片段中的“躺”字用得尤为传神,其实是由《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小河“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借鉴而来 。草地像绿色的海洋,躺在大地的怀抱中,描绘出了宁静又不乏生机的早春景色 。而“鲜红”“紫红”“金黄”等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又和《小露珠》中一组排比句的颜色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
很显然,在阅读过程中,课文写作技法的引导对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再如下面写油菜花的句子:
不一会儿,我就被它那迷人的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躺在田埂上不想回家 。(《家乡的油菜花》)
“熏醉”和“傻乎乎”让人一下子就能想到《槐乡五月》中外乡孩子对槐乡的喜爱之情,这些都是句式的借鉴与模仿 。有的学生甚至在一篇文章中借鉴了多篇课文的章法技巧,下面是一个学生在《家乡的栀子花》一文中,描写栀子花盛开形态的两段文字:
①每年六月,南京都有成千上万的栀子花在校园里、道路旁、山坡上、小河边,以及小区内开放 。
② 香气是洁白的栀子花散发的 。凑近一看,有的还是被绿色所包裹着的花骨朵儿,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迫不及待想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有的才展开一圈花瓣,看上去像刚刚进入轨道的卫星;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吸引了无数蜜蜂前来解馋 。
文段①有《北大荒的秋天》中写榛树叶子的影子,文段②和叶圣陶的《荷花》写法相似 。由此可见,将经典的课文作为写作素材,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学生不仅能初步接触到写作的基本章法,更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中获得写作的信心 。
当然,经典的力量如果仅仅靠课本来承担和完成,经典价值的内涵和外延都过于狭窄了 。在三年级写作的启蒙阶段,大量的课外经典阅读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在整个三年级阶段,我带着学生读了大量作品,并做了一些摘抄笔记,从动词的连贯准确使用、景物描写的优美与感染力度、心理描写的真实细腻、对话的生动丰富等等方面进行了指导 。以“叙事”和“抒情”为主要教学目标,力求做到学有所得,写有所获 。
二、感受经典中的故事,化虚为实,训练扎实的叙事能力
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把事写明白、过程讲清楚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三年级学生容易记流水账,在语言的连贯性上更是不尽如人意 。怎样才能化虚为实呢?我认为可以从动作的训练入手 。实实在在的动作,既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又可以使人物的形象立体化 。所以,写事的过程中,动作的连贯和准确是我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
1.写出动作的连贯性和准确性,是叙事生动的基本技能 。鲁迅先生有一篇经典散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雪地捕鸟”的那段文字,给许多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品读的过程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将每一个动作外化出来,体会每一个动作的不可替代性,即准确性 。由此,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写作中准确运用动词的意识得到了强化 。如接下来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