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赞雪诗词歌赋( 二 )


带有玲玲两字的诗词歌赋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 。
(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柳絮因风起(谢道蕴)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
(沈佩)
诗词歌赋夏诗 有很多,太多了点 春夏秋冬》——清朝女诗人吴绛雪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
《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
《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
上面各行字句,分别包含了一首七言绝句 。
即:写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
写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
写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
写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
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 。
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 。
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 。
秦少游见苏轼 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 。
信上的14个字排成一圈:暮 已 赏 时 花 醒 归 微 去 力 马 酒 如 飞 苏轼看后,连声叫好 。
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 。
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
”14个字组成了一 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
“回文”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 。
它正读倒读皆可成句,充分展示并利用了 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
人们用这种手法 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 。
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
宝塔诗 一字至七字诗 茶(唐) 元稹 茶 香叶 嫩芽 慕诗客 爱僧家 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 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知醉后岂堪夸 附注:元稹的此首宝塔诗非常著名,乃茶诗中宝塔诗之典范 。
此种宝塔诗形式正式名为“一七体” 。
若将宝塔诗每行文字靠边排列时成阶梯状,故又名“阶梯诗” 。
回答者: 曹文李国胜 - 试用期 一级 9-22 21:33 小池,采莲曲 回答者: 蚂蚁UWAN - 试用期 一级 9-22 21:39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
参考资料:QQ上 回答者: 旋风的我 - 兵卒 一级 9-22 22:25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
(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
(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
(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
(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
(杜甫《忸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赵师秀《有约》)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翁卷《乡村四月》)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高骈《山亭夏日》)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