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古诗中运用了白描手法?( 二 )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这支小令是元人散曲中的名篇,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 。
全曲仅有二十八个字,而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萧瑟凄凉的行旅图景,刻画了一个骑着瘦马在西风残照的古道上艰难跋涉的游子形象,表现了这位天涯游子悲秋怀想的愁苦情怀 。
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 。
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
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 。
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
哪些古诗中运用了白描手法?

哪些古诗中运用了白描手法?《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解析: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 。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解析: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解析: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 。
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
这样拼死拼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
“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 。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解析:开端咱即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种叠字是最体现人工的地方,而作者却用得恰到好处,十四字所设置的愁惨而凄厉的氛围,与其处于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遭遇中的孤寂愁苦心境极为吻合,因此受到历代词论家所赞赏 。
往下写风送雁声,反增添了她思乡的惆怅,还透露她惜花将谢的情怀,最后写她独坐无聊、内心极为苦闷之状 。
作者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种难挨时刻的心情刻画,更是全用白描手法 。
秉笔直书,情真意切,如见肺腑 。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
白描特点:1. 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
中国优秀的古典小说和古典戏曲,就具有这种特点:不注重写背景,而着力于描写人物 。
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 。
如《三国演义》中,对赵子龙肖像的勾勒:“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 。
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
”仅用“身长八尺……”寥寥十二个字,就将赵子龙这位“威风凛凛”英俊勇武的少年将军的神态突现了出来 。